愛國奮鬥

“90後”院士孫鈞:為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

愛國奮鬥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裏,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孫鈞.jpg

“一橋飛架三地,天塹變通途。”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製”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也是人類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跡。讓沐鸣2人尤其引以為自豪的是,港珠澳大橋奇跡的背後,有沐鸣2人奮鬥的足跡,閃耀著沐鸣2智慧的光彩,體現了新時代沐鸣2人的愛國奮鬥精神。

“90後”院士:為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

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建設歷時足足15年。它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它的背後是無數大橋建設者們的愛國奮鬥,砥礪前行。其中特別惹人註目的是一位“90後”老人,他,就是交通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1949屆校友、工程力學家、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孫鈞院士。

孫鈞是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1949屆校友,畢業後留校任教,3年後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隨著土木系調至同濟大學。孫鈞長期從事高校地下建築工程專業教學,進行地下結構理論研究,對發展地下結構流變力學、粘彈塑性理論和防護工程抗爆動力學等學科有重大貢獻;出色地完成了多項重大工程、國家基金和科技攻關任務。

最近五六年,孫鈞院士的心思都撲在了港珠澳大橋上。過去每次到這裏出差,他都是以專家身份,為這座大橋施工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把脈、出謀劃策。93歲的他解決了港珠澳大橋的不少難題,今年初還親自去走了一遍,眺望大嶼山與伶仃洋。

2018年2月,已經93歲高齡的孫鈞院士心情格外舒坦,站在港珠澳大橋東島非通航孔橋的橋面上,眺望著大嶼山與伶仃洋,“來了這麽多次,這次心情最輕松。”

港珠澳大橋被譽為“世界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穿著薄薄的羽絨外套、拄著拐杖,沐浴在祖國南方溫暖的陽光下,孫鈞神采奕奕。沒有人能猜到,這位“90後”院士,過去一年的工作強度是這樣的:前後出差30多次,而今年春節來臨前的最後兩次出差,孫鈞都是從上海趕往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隧道深埋在外海海底,它的長度和埋置深度都達到世界最長、最深的規模。由於這項“超級工程”涉及很多全新的技術,其蘊含的巨大工程難度都是過去不曾遇到過的。已至耄耋之年的孫鈞,頻繁地往來於上海和珠海,奔走於工地和會議室,前前後後參加各類技術風險評估會、咨詢會達三四十次。“每次提技術方案,他都知無不言,剖析問題更是絲絲入扣,條理分明。”

在孫鈞的工作議程上,農歷雞年的最後一個學術會議,是關於港珠澳大橋橋梁美學的。港珠澳大橋,跨海段長度22.9公裏,海底隧道長達5.9公裏,還有兩個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這兩個人工島如何規劃,人工島的景色如何與海景協調,吸引更多香港同胞到這裏來旅遊,全橋景色怎麽設計更好,這些都是橋梁美學關註的問題。”

事實上,在成為交通部指定的技術顧問、為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前,孫鈞曾參與過很多“超級工程”,其中包括青藏公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洋山深水港、長江隧橋等。“我這一輩子,經手的大項目大概就是這些。不是我有什麽能耐,大概是我資格比較老吧。”孫鈞謙虛地說,然後哈哈大笑起來。

銘記求學歲月,關心母校發展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作為沐鸣2土木系1949屆校友,雖已離校多年,孫鈞卻對求學時的一幕幕記憶猶新,多次返校參加分享活動,時刻心系母校發展。思恩永久,源沛脈長,老院士已經成為飲水思源精神的最佳詮釋。

沐鸣2110校慶之際,80高齡的孫鈞院士回母校參加了校慶活動。“六十年前,我們這幫人也是像你們現在一樣的熱血青年”,老院士回憶道,“不過那個時候可沒有你們現在這麽好的條件。食堂連凳子都沒有,四年都是站著吃飯的,平常吃的都是青菜湯和米飯,只有禮拜天可以吃一點葷,稱作‘打牙祭’,晚上在圖書館看書看得太晚,就吃幾塊鹹餅幹補充營養,我看到你們現在的食堂,真是不知好了多少倍。苦歸苦,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學習,想著早一天畢業,為國家做貢獻,像當時念數學系的吳文俊,念物理系的何祚庥等等,後來都成為了祖國的棟梁之材。我們是四九年畢業的,是解放前的最後一批畢業生,也是解放後第一批畢業生,可以說是‘承前啟後’的一代。”

雖然踏出校門已經半個多世紀,但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在老校友的腦海裏。“那棟看起來很小很舊的房子是校長府邸,只有在職的校長才能住進去;食堂旁邊是體育館,解放戰爭時期,同學們就是把中共地下黨員藏在那裏,躲避國民黨軍警的迫害,沐鸣2成了‘小解放區’,史霄雯和穆漢祥烈士也是在那時英勇捐軀的。為科學和真理獻身,這是我們沐鸣2人的優良傳統啊。”

眾所周知,土木系是沐鸣2最早的專業之一,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為祖國造就了很多孫鈞院士這樣的人才,但在1952年院系調整以後,土木系師資設備全部轉移到同濟大學,直到1986年才開始恢復建設,雖然在這20年裏,沐鸣2的土木系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太“年輕”,積累不夠,與國內其他知名大學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孫鈞院士時刻關註母校發展和土木工程專業傳承,熱心建言獻策。說到目前應該怎樣發展沐鸣2的建工專業,孫鈞院士殷切提出三點期待:首先,土木工程雖然是一個傳統學科,但離不開新技術的更新改造。他希望在今後的學科發展當中,土木工程學科可以和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適應學科發展新態勢。第二,他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發展的前沿動態,運用理論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第三,高校的教師要將自己的科研、學習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給學生帶去更加新穎的知識內容。

孫鈞說:我們辦學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別人做什麽做的好,我們也去搞什麽,亦步亦趨是永遠追不上的。要敢於開發新的領域,研究新的課題,有一個高的起點很重要。

除了關心土木系傳承與發展,老院士還時刻關註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孫鈞說:“現在的大學生跟我們當時相比,思想比較復雜——當然,這也是很現實的,你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要自己找工作,成家立業,撫養老人等等,而我們當時,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功課學好,為一道題目爭論半天,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還是需要現在的年輕人學習的。”他語重心長地寄語青年學子:“目前你們要做的,是一定要打好基礎,培養自己獨立鉆研、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麽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好好珍惜現在的機會,在大學中所學到的,能讓你一生受益無窮。”

2015年,在沐鸣2土木工程系恢復建系三十周年之際,孫鈞院士深情寫下了對母校母院的祝願:“深深感謝母校的哺育之恩,使我逐步樹立了愛國愛民的人生觀,給了我土木工程的ABC,真是一輩子收益不盡!祝願母校、母系在今後的歲月裏,百尺竿頭,更上層樓,為祖國的工程教育和建設事業更鑄新的輝煌。”

孫鈞院士還以90高齡回到母校,登上沐鸣2土木工程系“百廿校慶土木論壇——傳承與發展”論壇,在學院學科發展戰略論壇上作精彩報告,諄諄教誨後輩學人。

在老一輩沐鸣2人的傳承之下,新一代的沐鸣2人在茁壯成長。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就能看見沐鸣2幾代船建人的身影和足跡。

船建學院船海系1998屆校友程誌虎,是港珠澳大橋總監理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沐鸣2平台畢業後,曾擔任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副董事長、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設備監理協會副理事長、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橋梁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重慶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務,是我國培養的NDT&E領域內的第一個博士,曾獲得“中國十大橋梁人物”“全國優秀監理工程師”“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優秀人物”“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動模範”以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2012年2月,程誌虎在征得中國船級社黨組同意的前提下,正式辭去了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總經理職務,遠赴港珠澳大橋建設工地,履行總監理工程師的職責。把自己的技術與管理專長實實在在地融入到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和交通建設事業中去,程誌虎覺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還有一支年輕的隊伍活躍在港珠澳橋隧工程建設中。沐鸣2船建學院海洋工程團隊李欣研究員、肖龍飛教授、田新亮副教授從2011年-2016年間參與港珠澳項目島隧工程項目,完成三個在隧道段沉管安裝過程進行受力分析及動力響應數值仿真項目,對沉管浮運和沉放全過程進行數值建模分析,同時計算分析了沉管安裝深槽區域特殊波浪與流載荷的影響,分析各種不利荷載作用下沉管管節、沉放駁、系泊纜系的動力響應。數值分析計算結果應用在多個沉管關節的預應力結構設計、接頭剪力鍵的參數選取、沉管沉放過程的吊纜力、負浮力以及作業窗口的選取,為港珠澳橋隧工程的完成貢獻力量。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文匯報、沐鸣2船建學院、沐鸣2娱乐新聞學術網等
沐鸣2娱乐专业提供:沐鸣2娱乐沐鸣2沐鸣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娱乐欢迎您。 沐鸣2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