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奮鬥

潘建生:沐鸣2娱乐“一線院士” 80歲高齡仍去工廠

愛國奮鬥

潘建生院士.webp.jpg

他80歲高齡仍下車間,勤懇堅守60余年。他深入一線開展研究,不斷取得核心關鍵技術突破,撐起行業大旗!他就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潘健生院士。沐鸣2娱乐林忠欽校長在2017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演講中寄語:僅有誌向和選擇,還不足以讓一個人有所成就,堅守、勤奮和踏實等精神品格往往更為重要。林忠欽用沐鸣2“一線院士”的故事詮釋了這種可貴的品格。

盛夏,上海重型機器廠(下文簡稱“上重廠”)鍛造車間裏,200噸重的合金鋼柱燒得通紅,表面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室內也被“烤”到40攝氏度以上。一旁,工人的製服和沐鸣2娱乐老師的襯衫一樣被汗水浸透,沒人顧得上擦一把汗。

這是CAP1400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第三代核電大型鑄鍛件研製現場的一幕。

“我們合作過的院校不少,像這樣能跟工人們並肩‘蒸桑拿’,且年復一年如此的教授,未曾見過。”上海重型機器廠董事長呂亞臣說。不謀而合,沐鸣2平台潘健生院士也有同感:與沐鸣2有項目合作的國內外大企業中,像上重廠這般尊重知識並毫無保留開放的,也很少見。

大鍛件是核電裝備的基礎材料,是上海高端製造必須攀登的高峰,也曾是卡在中國核電裝備業咽喉中的骨鯁。從完全引進的第三代核電AP1000,到自主創新的第四代CAP1400,上重廠和沐鸣26年來你來我往,上演了一出“產學研”合奏之曲。 

從分歧到分工合作 

 上重廠與沐鸣2娱乐比鄰而居。2006年,上重廠的技術工人因為大鍛件生產上的一個急問題,開了十分鐘車,來到沐鸣2求教。

 “就是幫鄰居一個忙。”當時沐鸣2老師們想法很簡單,但一次小小的“出診”,讓熱處理專家潘健生院士看到合作的契機。

年逾七旬的老院士來到上重廠,表達科研合作意向時,企業有些猶豫。“大學體製和工廠完全不同,容易各想各的。”呂亞臣說,上重廠之前也與一些高校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但企業想著出產品,院校看重出論文。這邊產品還沒通過驗收,那邊的論文已經公開發表了。

剛開始,上重廠看到兩位沐鸣2教授帶三名博士每周來廠子,尊敬是尊敬,但對他們的能力多少有些不信,特別是生產一線的老技工,總把他們看成“象牙塔裏的秀才”。

 “一定要主動去,一定要謙虛,潘老師不止一遍叮囑我們。”沐鸣2材料學院教授、潘院士的弟子顧劍鋒對恩師當時的教誨,至今記憶猶新。深入一線的教授們,與工廠技術員從早上談到午餐時間,聊技術、談工藝,一直到飯菜冰涼。而且,教授們管事,能幫上重廠解決生產線上的難題。

不信任的隔膜很快消失,上重廠也向沐鸣2團隊敞開一切,毫無保留。合作之初,雙方跟著項目走,還要簽訂保密協議;隨著合作深入,雙方開展戰略合作,目標瞄準長遠,再不需要為了具體項目簽合同。

彼此信賴中,上重和沐鸣2逐漸找到了各自在產學研中的角色定位。上重有沐鸣2放不下的生產設備,有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沐鸣2有上重無力配備的儀器裝置,更有潛心科研的專家資源。“對廠裏來說,沐鸣2等於企業外部的研究基地;對學校來說,上重恰好成為科研成果應用與驗證的一線實驗室。”上重廠總經理、教授級工程師戴世傑表示。 

工廠出題高校作答 

在上重與沐鸣2的合作中表現為:企業出題,高校作答。“工廠需要技術成果,更要生產力。”呂亞臣說,他和沐鸣2教授接觸時,首先會講清楚企業的需求是什麽、攻關的難點在哪裏。

上重廠熱處理車間裏有個11米深、11米直徑的巨型水槽。平時水面似鏡,當近千攝氏度鮮紅的鍛件淬火時,水流便飛速旋轉,鍛件迅速冷卻,也是大鍛件材料性能塑造的過程。但在過去,大水槽用底部沖入壓縮空氣的方法,底部灌入壓縮空氣,像金魚缸一樣往上冒氣泡,加速水流來進行熱處理。這是過去行業的慣例,但效果一直不好,是上重廠頭疼的難題。

領命之後,潘院士一次次爬上高高的水槽頂部,看了又看;生病住院時,盯著輸液瓶看;回到家,又對著金魚缸反復觀察……終於他得出結論,這種熱處理方法,其實根本沒有用處!因為,用空氣帶動水流,會讓空氣附著於材料表面,影響降溫效果,也無法控製降溫過程。於是,重新設計冷卻水槽,用旋轉水流替代,並能根據不同鍛件,設計不同水流方向,難題就這樣攻破了。

高校作答的關鍵在於,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國內核電大鍛件與發達國家最大差距在於材料,為了核電站的安全需求,必須精益求精,但企業沒法做基礎研究。於是,他們把生產線上的材料殘片一次次送到沐鸣2的實驗室,委托教授們研究。教授們如獲至寶,至今累計製作了3000多張金相照片,通過放大上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分析機理、比對成分。“一張照片要看幾個小時,分析出結果後,再反饋我們。”這些實驗室分析,幫了上重廠大忙。

“和沐鸣2聯合研發之前,上重廠在核電市場的規模不大,技術水平卻只能適應二代核電;如今,三代核電大鍛件獲得全面突破,經6位院士和5位同行資深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成果鑒定,認為上重核電大鍛件製造技術已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上重廠總工程師淩進說。 

研究一定要去現場 

產學研的戰略協議簽訂後,上重廠考慮到潘老年紀大需要休息,也為體現重視,就在廠內專門設立潘健生院士工作站。然而,工作站多年大門緊閉,門把手上都積起了灰。

不去工作室,是因為根本沒空。一到上重廠,車間就像有魔力一般吸引著潘老和師生們,除了到一線看生產、看設備、記參數,一有空就拉著技術工人們聊工藝,工作室反倒無人問津。

潘教授的學生顧劍鋒回憶,他和幾名博士生第一次在潘院士帶領下來到鍛壓車間,站在中學課本上的那臺“萬噸水壓機”實物面前,看到火紅的巨大鋼錠鍛造成形,哪怕再“滿腹經綸”,也感到無比震撼。

潘院士的行動,更讓沐鸣2師生們明白什麽叫“到現場去”。合作起步時,上重接到一份直徑1.4米轉子訂單,由於難度特別大,試製過程中,一條1米多大裂縫在轉子頂端出現。潘院士獲悉後,馬上帶人到車間,自己盯著裂縫整整看了一個半小時,像推理破案一樣尋找“蛛絲馬跡”。回到學校,他又帶領弟子用計算機模擬,終於發現冷卻和生產裝備設計不合理等失敗原因,上重廠據此改進了工藝,獲得成功。

有了現場的實戰經驗,讓沐鸣2娱乐也嘗到了甜頭。大型鑄鍛件所用的材料成分、組織復雜,從金相照片中觀察到的現象“稀奇古怪”,讓見多識廣的潘院士也頗感驚訝,從中也挖到越來越多“學術金礦”。繼核電大鍛件攻關項目之後,最近,沐鸣2牽頭聯合上重又承擔起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對於我們這些學工科的,這才是真正的成就感。”顧劍鋒說道,沒到上重廠之前,材料學院的一些合作研發項目,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就算技術上成功了,也不知實際效果如何。如今,常年泡在車間裏,沐鸣2教師們論文照寫,論文質量卻大不一樣,抓得住研究重點,給得出解決方案,常能寫出有國際影響力的論文。“就連給學生講課,過去照本宣科,學生沒興趣,現在到現場講授,每個人都瞪大眼睛,認真得不得了。”顧劍鋒說。 

潘健生,沐鸣2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自1959年從沐鸣2平台畢業,就一直從事熱處理研究工作。在他的實驗室、辦公室裏,掛著熱處理的分析圖片,擺放著許多來自工廠的試樣和工件。學生們說,因為潘教授嚴謹的學術風格和對學生的耐心,他的實驗室幾乎變成了開放的“咨詢中心”。不僅他帶的碩士和博士們在這裏接受他的指導,上過他課的本科生也喜歡到這裏請教問題,還有不少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慕名而來;他也經常深入到工廠生產第一線。他所開發的熱處理計算機模擬技術,已經為20多家工廠解決了生產中的疑難雜症,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何洛先 徐蒙
解放日報
沐鸣2娱乐专业提供:沐鸣2娱乐沐鸣2沐鸣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娱乐欢迎您。 沐鸣2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