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沐鸣2力量
李海清:擔當有為 砥礪前行
— “扶貧路上”沐鸣2力量“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廣西人,回去建設家鄉也就成了責無旁貸又自然而然的選擇。”對她而言,當好一名公務員,自然且神聖。李海清,沐鸣2平台凱原法學院2018屆碩士,現任南寧市良慶區司法局四級主任科員。
“我牽掛著我的故鄉”
土生土長的廣西妹子李海清,早在剛上大學時就樹立了建設家鄉的理想。但那時的夢想還很模糊,什麽時候回去、回去做什麽,她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時間不緊不慢的滑動,拖著李海清來到人生抉擇的十字路口。記得那是一個秋天的下午,李海清和同學一起走進廣西選調生宣講會場,看到很多非廣西的師兄師姐放棄優渥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選擇來到廣西,她被這種紮根奉獻的精神深深觸動。李海清的心仿佛被什麽東西擊打了一下,激動的跳躍著,她頓時豁然開朗,眼前的路也就此理順了。
“你們的笑容,是我工作最大的成就”
2018年7月,剛入職不久的李海清就被分配與一戶貧困戶進行一對一幫扶。她至今難以忘懷第一次去貧困戶家裏的場景。“可以說是家徒四壁,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家電,甚至還未通電,自來水也沒有接通。”作為家裏的主要經濟支柱,貧困戶張建(化名)身患白血病,妻子在其診斷出白血病後便離家出走、改嫁、重新生子,此後的十幾年再也沒有回來過,留下兩個正在上學的女兒,家庭的重擔全壓在張建一個人身上。
面對如此貧困的家庭,李海清決定先從改善日常生活入手。張建一家三口擠在一間二十平米左右的屋裏,年久失修,房屋破舊,下雨天還會漏水。李海清了解情況後,走訪一結束就和村委及駐村工作隊長一起為張建申請了危房改造,將他的家從偏僻的山裏遷到了離主幹道不遠的村民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並幫他申請修通了電路,接通了自來水。此外,李海清還依照政策為張建辦理了慢性病卡和醫保,大病報銷比例達95%,大大減少了看病的花銷。李海清看得遠,也想得周全,光是外來的幫扶還不夠,還要有能自食其力的可持續經濟來源,張建身體比較虛弱,不能從事重體力活,李海清因人製宜,引導張建種植澳洲茶等經濟效益好、投入少的經濟作物,並為其申請各項產業補貼。
核實貧困戶各項產業補貼是否發放到位
經過一年多的幫扶,看著張建從泥濘的山裏搬到了平坦的水泥路邊,從喝渾濁的井水到喝幹凈的自來水,從用手電筒照明到用上了明亮的電燈,添置上了床鋪,桌子,廚房電器……小家越來越像樣,看著這些,李海清覺得在扶貧路上遇到的暴雨、產業驗收時頂著的炎炎烈日、去貧困戶家家訪踏過的泥濘土地、申請補貼核對過的各種數據……這一切一切都是值得的。看著貧困戶從不知道李海清是誰,到能叫出她的名字,從不願意從山裏搬出來住,到有什麽困難和需求會主動跟李海清說,從不會跟李海清交流到憨笑著跟她說最近打算種植什麽作物,李海清感受到了群眾對自己的日益增加的信任。
入戶宣傳產業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青年人寄語“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一切視探索嘗試為畏途、一切把負重前行當吃虧、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難以真正獲得人生快樂的。”看著貧困戶臉上洋溢的笑容,李海清體會到了工作的成就和快樂。
“雖是一磚一瓦,難掩心中熱忱”
基層會有很多直接面對群眾的工作,需要具有耐心傾聽的品質,有時候群眾會比較激動,耐心傾聽能夠安撫他們的情緒,讓群眾相信自己的問題可以被合理解決,當然,這就對幹部的溝通能力有較高要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正為民服務的心。
李海清坦言,基層工作非常繁忙和瑣碎,有著一項項需要落實到具體的工作:迎接各類檢查、督察、評比,準備各項工作的臺賬等,“好的政策也需要得力的執行者,否則也只是曇花一現,空中樓閣。基層工作者,就是執行者的角色。我們是一塊磚,一塊瓦,每個人盡職盡責的把自己崗位上的工作做好,就能把基層工作做好。”
積極參與創城工作
兩年過去了,李海清很好地適應了選調生的工作,能夠獨當一面。面對扶貧、創城等繁重的工作,她偶爾也會感嘆辛苦,但是看到確確實實為群眾解決了問題,看到群眾認可的目光,也會覺得工作很有價值。李海清想,能把自己的個人選擇和時代和國家結合在一起,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