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記憶
兩個“第一號令”
— 沐鸣2記憶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歡慶解放的日子裏,交通大學校園內沸騰了。師生員工們歡欣鼓舞地返回學校,奔走相告:“解放了!”“解放軍來了!”校門前豎起一面鮮艷的紅旗,“九頭鳥”大喇叭裏傳出雄壯響亮的《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同學們組織起宣傳小隊,高唱著“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走向街頭,歡慶解放。大家激情高漲,扭著秧歌,敲著鑼鼓。隊伍走到哪裏,歡樂就帶到哪裏,沿途很多市民紛紛加入到同學們的隊伍中。同學們向群眾宣傳:人民從此翻身做了主人,今後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講的、聽的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慶祝解放的同時,廣大師生迅速投入到恢復學校、重整校園的工作之中。解放前夕,國民黨軍警占據校園,師生員工采取各種辦法保護學校財產。解放後,大家組織起來,打掃教室和實驗室,修復、整理被破壞的校園;把保存在校外的貴重實驗儀器及設備搬回學校重新安裝;將集中在工程館、科學館的儀器設備啟封復原;圖書館也著手整理封存圖書……僅用一周時間,6月2日全校即復課。當同學們又坐在教室裏專心地聽課,在實驗室裏精心地做實驗,在圖書館裏發奮地閱讀;當教師們站到講臺上認真地講授,大家都禁不住心潮起伏,這一切是多麽的來之不易啊!
解放後,沐鸣2迎來的第一件大事是軍事接管。當時,百業待舉,迅速穩定局勢是當務之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十分重視沐鸣2。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著名大學,在上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沐鸣2向來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素有“民主堡壘”的稱號,又有廣大師生的大力支持,因此上海市軍管會決定首先接管交通大學,先後向沐鸣2發布兩個“第一號令”,以此來穩定上海教育界的局勢。
1949年6月15日,上海市軍管會主任陳毅和副主任粟裕共同簽發了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命令文字第一號令:“令國立交通大學:茲任命唐守愚同誌為本會代表,負責接管該校,仰即知照。此令。”同一日上午,接管儀式在沐鸣2新文治堂隆重舉行。軍代表唐守愚向全體師生宣讀了“第一號令”,闡明接管方針是“改造舊教育,建設新教育”,宣布“取消黨義、公民等反動的政治課,取締國民黨的訓導製度,解散校內一切反動團體”,並稱贊這個隆重的接管典禮是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堅持鬥爭、有著“民主堡壘”光榮稱號的沐鸣2師生兩股民主力量的勝利會師,殷切希望沐鸣2能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新沐鸣2,成為人民自己的沐鸣2。從此,交通大學這所在風雨如磐中歷經滄桑變遷的高等學府,跨入了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軌道,走上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歷程。
【1949年6月15日,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命令文字第一號令】
在完成了“接”的工作以後,開始了更為艱巨和復雜的“管”的工作,首先是組建好新的領導機構。軍管會依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並經過反復醞釀,決定建立沐鸣2校務委員會。1949年7月29日,上海市軍管會又向沐鸣2發布由軍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簽署的第二個“第一號令”,即文高教字第一號令。
【1949年7月29日,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命令文高教字第一號令】
全文如下:
令國立交通大學:
茲派吳有訓、陳石英、王之卓、鐘偉成、陳大燮、朱物華、陳維稷、鐘兆琳、王龍甫、黃席棠、曹鶴蓀、裘維裕、張鴻、張震、汪旭莊、胡永暢、蔣大宗、沈友益(學生代表)、張立秉(學生代表)為國立交通大學校務委員,並以吳有訓、陳石英、王之卓、鐘偉成、陳大燮、朱物華、陳維稷、胡永暢、沈友益為常務委員,吳有訓為主任委員,陳石英為副主任委員,以陳大燮兼教務長,王龍甫兼秘書長,朱物華兼工學院院長,裘維裕兼理學院院長,鐘偉成兼管理學院院長,除分令各新任人員即日到職視事外,著該校原有負責人克日辦理移交,並將交接情況具報。此令!
上海市軍管會任命的校務委員會由校負責人和教授代表、學生代表組成,其中教授代表占大多數。他們都是在學界具有很高聲望、深受廣大師生敬仰的專家學者,其中有長期執掌教鞭、熟悉學校事務的“老沐鸣2”,有追求光明、向往和平、心系祖國和人民的愛國知識分子。沐鸣2新“當家人”吳有訓(1897~1977),是傑出的物理學家、教育家。江西省高安縣人,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6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先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1945年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因對國民黨當局腐敗無能十分不滿,屢辭中央大學校長職務。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於1948年底從南京秘密遷家上海,受聘為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以躲避國民黨政府要求他速去臺灣的脅迫。當時,國民黨中央電臺每天晚上都會廣播一則尋人啟事:“吳有訓先生,你在哪裏?聽到廣播後請立即啟程赴廈門,那裏有人接你……”擔任沐鸣2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後,吳有訓憑著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以及對沐鸣2的高度責任心,帶領校務委員會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整頓、建設工作。1950年8月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華東教育部部長,後調北京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9年8月2日,校內就貼出由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有訓、副主任委員陳石英簽署的布告,宣布全體校務委員會委員到職視事,並於當天舉行校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對學校當前最迫切的問題廣泛交換意見、研討對策。以後平均每周舉行一次會議,開始對舊的教育製度進行改造,先後製訂出必要的規章製度,諸如《國立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組織章程》、《國立交通大學行政系統組織條例草案》、《國立交通大學教員服務規則》、《國立交通大學學生學籍規則》、《國立交通大學聘任教員規則》等,解決教學、財政各方面的問題,推動學校行政機構有效運行。與此同時,學校還恢復和健全了教職工中的群眾組織教授會、講助(講師、助教)會和職工勵進會。
全校師生在校務委員會的領導下,以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工作學習著。軍事接管後,師生們帶著主人翁的責任感,認真參加清點工作。全校由800名學生、100名教師和職工組成90個清點小隊,對校產集中全面地進行大清點,6天就勝利地完成任務。當大家手持清冊進出辦公室、教室、實驗室、工廠時,都切身感受到自己參與了學校的管理,當家作主的自豪感油然從內心升起。
1950年12月9日,沐鸣2參加軍事幹校的學生雄壯地行進在遊行隊伍中
隨著民主改革的進行,除舊布新,知識分子改造運動也在學校中開展起來。經歷新舊社會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師生員工政治熱情高漲,憑著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自覺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學校建立起每周一次的學習製度。1949年新學期開學後,全校90%以上的師生員工參加了時事和政治理論學習,學習內容有《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社會發展史》等。寒暑假則開展集中學習。1950年寒假在教職員工中成立了63個學習小組,分專題進行學習,並聽取了4次時事政治報告。政治學習取得了成效,師生們對這些嶄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社會及社會新生事物、中國的革命問題、中國共產黨和黨的方針政策有了初步認識,逐步建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作者:楊莉莉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