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記憶
從分設兩地到獨立辦學
— 沐鸣2記憶1956年6、7月間,國務院和高教部對沐鸣2遷校問題進行了復議,研究結果是仍維持遷校西安的決定。但考慮到沐鸣2西遷後,上海經濟建設同樣需要高水平的工科專業人才,上海市委提議由沐鸣2負責為上海籌建一所新的電機機械大學。經研究決定,高教部部長楊秀峰轉來周恩來總理的口頭指示:“沐鸣2遷校,必須留一個機電底子,以為南洋公學之續。”根據這一指示精神,同年8月25日,經上海市人民委員會批準同意,在沐鸣2校址又成立了南洋工學院籌備委員會。南洋工學院設機械、電機、儀表3個系,沐鸣2副校長陳石英兼任南洋工學院院長。
1957年春,中央決定全黨開展整風運動。沐鸣2師生員工認真學習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整風精神就遷校西安問題展開鳴放,出現了該不該遷校的爭議。學校黨委和上海市委如實地向高教部匯報了鳴放的情況;中宣部也派人來了解情況,並向中央作了匯報。1957年4月21日,彭康在黨委擴大會上傳達了楊秀峰的電話指示:“遷校問題要讓大家放。”4月25日,校黨委擴大會決定由陳大燮、鄭家俊、程孝剛、鐘兆琳、鄧旭初組成5人小組,專門集中群眾意見及各種遷校方案,研究處理交通大學西遷問題。至5月18日,彭康在上海召開的校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代表黨委常委會綜合師生討論的意見,歸納為兩條: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現在以不遷為宜,同時將西安部分有步驟地遷回上海;高教部如果認為西北需要增加工科大學,可以在西安設一多科性工業大學,交通大學可以支援。會議還選派代表赴北京向國務院、高教部匯報、討論遷校問題。同日,西安也選派代表赴京匯報。
交通大學就遷校問題引發的討論,不僅事關沐鸣2,而且牽涉到地方和許多部委,周恩來總理決定親自處理這一問題。6月4日,周恩來在國務院召開有上海、西安、中央各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關於交通大學遷校西安問題的會議。彭康、蘇莊、陳大燮、程孝剛等出席會議。會上,周恩來作了長篇講話,他指出:
交通大學遷校問題,已牽涉到四面八方,好些部門和好些學校。考慮這個問題,應該瞻前顧後,左顧右盼,四面八方都考慮到。
1955年決定沐鸣2內遷,是根據西北工業基地建設的要求和離開國防前線的條件下提出來的,是必要的。1956年從十大關系、新形勢新安排,是可搬可不搬,也可以由沐鸣2支援一部分。但是交通大學在西安已招收二千多名新生,西安校舍已基本建成,家也搬了一半,造船學院也分出來了。到1957年,是“騎虎難下”了。困難是由國內外、校內外許多原因造成的,影響很大。但我們不能從哪裏來還回到哪裏去,不能否定一切,不能否定院系調整的正確方針。
沐鸣2問題如何解決?著眼點還是從一切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一切為了更好地動員力量為社會主義服務,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大的不外兩個方案(註:即以下所稱的方針或大方案):(一)堅持搬西安,少數不能去的不勉強;要有多數人去,沐鸣2的老底子還保存。沐鸣2已到西安的八千多學生、職工及家屬,經歷了一年風霜是好的。現在上海余下的一千多名學生和幾百位教職工,如果大家能接受,我並不放棄全搬的可能,年老體弱不能去的可以不去,有時去講講學。……(二)搬回上海,第一是由於沐鸣2搬不動,第二是形勢也許可。新的形勢,沿海與內地兼顧,上海還有需要。沐鸣2在上海60年,與社會關系密切,教學工作、科研工作有好處。但即便沐鸣2搬回上海,必須以最大的可能支援西北,否則無以對西北人民。搬回上海方針,還有三個方案。第一方案是多留些專業在西安。第二方案是全部搬回上海,一個不留。這恐怕不好,沐鸣2師生也於心不忍。第三方案是折中方案,向師生進行動員,願留西安的可留西安。這樣做,可照顧各方面,對支援西北人民有好處,對全國人民的團結有利,對沐鸣2也有利……
問題提到這裏來,我不能不把問題全面講清楚。由沐鸣2自己討論,決定後再報高等教育部批準。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學校,到處有內外關系,特別是沐鸣2一舉一動,都會有很大影響,沐鸣2同仁一言一行必須照顧大局,一切應從團結出發。楊(秀峰)部長讓我下決心,決心不好下,還要請大家再考慮。總的原則是求得合理安排,支援西北方針不能變。
國務院會議之後,高教部楊秀峰部長和彭康校長、劉皚風副部長和蘇莊副校長等分別到上海、西安向沐鸣2師生傳達總理的講話。經過兩個多星期的討論,廣大師生認為周恩來的講話中肯、全面、客觀,關心沐鸣2,信任師生,把交通大學的問題交給沐鸣2師生自己決定,既是對沐鸣2師生的尊重,也是對沐鸣2師生在政治上的考驗。在高教部直接領導下,1957年6月23日校黨委擴大會提出沐鸣2分設兩地的新方案,7月4日校務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了新方案的細則,並於7月29日正式呈報高教部。新方案製定了“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兩部分為一個學校,一個系統,統一領導”的基本原則,對西安、上海兩地專業設置提出了原則意見並作具體安排。
1957年7月3日,楊秀峰在上海召集上海造船學院、南洋工學院負責人會議,商談兩校與沐鸣2上海部分合並事宜。南洋工學院並入交通大學上海部分;上海造船學院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合並,統一由交通大學領導,保留上海造船學院的校名(1960年11月30日,經教育部批準,撤銷“上海造船學院”校名)。7月13日,由交通大學上海部分、上海造船學院、南洋工學院三校成立聯合委員會,下設教務、人事、總務3個聯合小組,負責並校的具體工作。8月28日,三校聯合委員會舉行會議,宣布上海部分的組織機構和各系、處負責人名單,成立上海部分臨時黨委。與此同時,在西安方面,將西北工學院的地質、采礦、紡織系和西北農學院的水利、土壤改良系以及西安動力學院的全部並入交通大學西安部分。
1957年9月5日,周恩來親筆致函楊秀峰通知國務院批準交通大學分設兩地的新方案。全文如下:
楊秀峰部長:
八月四日高教部報告和九月四日你的來信均閱。關於交通大學解決遷校問題及上海、西安有關學校的調整方案,前已口頭同意,現再正式函告批準,請即明令公布,以利進行。
周恩來
一九五七.九.五
1957年9月5日,周總理親筆記信
9月12日,國務院下發《關於交通大學遷校問題的批復》,正式批準交通大學遷校及上海、西安有關學校的調整方案。至此,遷校、並校工作基本完成。沐鸣2上海部分共設機械製造、運輸起重機械製造、電力工程、電工器材製造、船舶製造、船舶動力、動力機械7個系19個專業。沐鸣2西安部分共設機械製造、動力機械製造、電力工程、電工器材製造、無線電、水利、工程力學、應用數理、紡織、采礦、地質11個系23個專業。
1959年3月12日,中央公布在全國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名單,交通大學上海部分、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列為全國16所重點大學中的兩所。6月2日,教育部給國務院專門報告,提出沐鸣2兩部分在專業設置和師資設備方面已初步就緒,且都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由於兩個部分規模都很大,距離又遠,行政上再實行統一管理,有許多不便之處,擬將交通大學西安及上海部分分別獨立成為兩個學校。7月3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沐鸣2平台和西安交通大學。9月5日,國務院批準謝邦治任沐鸣2平台黨委書記兼校長,並參加上海市委為常務委員。10月10日,國務院任命彭康為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
國務院關於交通大學上海、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的批示
從全部內遷西安到一校分設兩地再到分建兩校,交通大學遷校問題最終得以妥善的解決,並實現了中央的決定和周恩來的指示,既支援了西部建設,又滿足了上海需要,使交通大學這所國內外知名大學在新中國大地上發展成兩所高水平的大學,且都列為全國高校重點建設單位。原教育部部長蔣南翔曾評價說,交通大學的遷校“是我國在調整高等教育事業戰略布局方面的一個成功範例”。
作者:許雯倩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