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風采巡禮
[迎黨代會]船承卓越建構未來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黨建風采巡禮——共和國勛章獲得者、201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中國第一臺70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徐芑南院士,中國第一個海防導彈固體發動機總設計師王禮恒院士,“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專家孫鈞院士,中國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院士,中國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工程教育家張光鬥院士……百年榮光、薪火相傳,一代代船建人在時代洪流中鏗鏘前行、弦歌不輟。
——2個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軟科世界大學一流學科排名連續五年位居第1,土木工程學科躋身2019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第27名……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群建設穩步前進。
——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天鯨號”“新海旭”、“海洋石油981”、無人遙控潛水器“海龍號”、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學、科研成績斐然,學院勇擔重任、無私奉獻。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動能
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是沐鸣2平台辦學歷史最為悠久、學科力量最為雄厚的學院之一。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學院黨建圍繞中心工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學院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始終堅持完善管理機製,黨委治理能力和決策水平不斷提高;始終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為改革發展不斷凝聚強大力量;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師資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屢結新果;始終堅持對接國家戰略,學科影響力競爭力持續擴大,為沐鸣2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引領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面向時代新要求,學院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授的同頻共振、互動互構,培養誌向遠大、責任為先的高素質人才,註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深入推進以價值引領為核心的“四位一體”育人理念。近年新增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和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精品課程、教學成果獎、育才獎等各類市級榮譽30余項;楊槱院士獲評上海市教育功臣;劉西拉教授獲評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參加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受到習總書記親切接見;肖龍飛獲評2019年上海市“為人、為學、為師”典型;楊建民、劉樺、趙金城、喻國良、胡昊教授當選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劉西拉、肖龍飛、蔡國平、楊建民、“理論力學”教學團隊榮獲校“教書育人獎”一等獎。選優配強學生思政工作隊伍,全員育人體系成效顯著,2013年以來,本科生深造率保持在65%以上;近七成畢業生投身國家重點行業、關鍵領域、中西部地區。學院本科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實踐計劃的比例超過八成,2017年研究生團隊獲第十五屆“挑戰杯”特等獎,助力沐鸣2第五次捧杯,2018年獲“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019年第十二次獲全國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並取得2020年大賽承辦權。優秀學生創新成果在各類國家級創新創業比賽中屢獲殊榮。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學院緊跟海洋強國、交通強國、“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應用和開發研究,加強創新團隊和創新平臺建設。年度科研經費逐年增長,近十年學院科技成果省部級以上獲獎百余項,“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求解力學中強非線性問題的同倫分析方法及其應用”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4000米級深海工程裝備水動力學試驗能力建設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500米深海觀測和取樣型ROV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洋立管渦激振動實驗技術開發與應用”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深水鉆井隔水管渦激振動預報及抑製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降雨誘發堆積體滑坡機理和風險控製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天鯨號”海上大型絞吸挖泥船
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
海龍11000無人纜控潛水器
樹立優秀典型,汲取初心力量
愛國之誌,中華魂魄;奮鬥之行,時代強音。學院現有黨支部38個,其中在職教工黨支部15個,學生黨支部21個,退休黨支部2個,共有黨員1017名。學院發揚新時代基層黨支部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使基層教工黨支部真正成為愛國奮鬥的堅石、建功立業的堡壘。廣大知識分子響應時代號召,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誌融入祖國改革發展、教育強國的偉大事業之中,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爭當新時代的奮鬥者。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黨支部入選教育部首批“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朱惠紅獲評“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趙偉傑獲評“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王嘉松、劉鑄永、李欣、陳震、袁敏獲評“沐鸣2平台優秀共產黨員”,海洋工程實驗室教工黨支部獲評“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所教工黨支部、流體力學教工黨支部獲評“沐鸣2平台先進基層黨組織”……
海洋工程實驗室黨支部書記肖龍飛教授帶領支部在教學科研的各項工作中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2018年入選全國高校首批100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作為教師,他指導學生5次問鼎“挑戰杯”特等獎等全國重大科創賽事的最高獎項,指導的學生團隊獲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領域的最高榮譽“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
海洋工程實驗室黨支部
船舶設計研究所教工黨支部將愛國落到實處、將立業體現在行動,默默用近20年時間走過了別的國家100多年的發展之路,幾代人用實幹和智慧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讓我國的大型絞吸挖泥船的設計和製造從跟跑到開始領跑世界,並且還帶動了整個製造產業的發展,獲得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船舶設計研究所教工黨支部
水下工程研究所黨支部服務國防戰略,沉心科研,自主研發的深海裝備“海龍11000”ROV(無人纜控潛水器),創造了我國ROV深潛紀錄,支部上下繼續攻堅克難,向萬米深海邁進。為確保項目按照計劃完成,支部成員全年無休,疫情期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率先復工,為祖國的深海科技事業貢獻青春和力量。
水下工程研究所黨支部
流體力學教工黨支部服務國防戰略,齊心攻堅克難,積極參與飛航彈從預研到定型的系列國防科研項目,解決了若幹水下發射水動力學關鍵技術問題。積極參與某型號預研和型號關鍵技術攻關,承擔了相關總體單位委托的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為該重大型號的研製提供了系統性的技術支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流體力學教工黨支部
交通航運黨支部創新形式,將支部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帶到專業中、帶到實踐裏。支部同中遠海運特運天佑輪黨支部在天佑輪抵達北極圈後升起五星紅旗、重溫入黨誓詞,更加堅定了愛黨愛國、甘於奉獻的赤誠之心,進一步提高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推動基層黨務工作的能力。
交通航運黨支部在北極圈內開展支部活動
強化創新發展,煥發基層活力
“把方向”,把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放在首位。中心組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製度化,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紮實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相關工作。貫徹民主生活會製度,堅持改進工作作風。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全院上下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理論大學習,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深化綜合改革,聚焦內涵發展”的思想和“構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全方位促進學院發展”的中心思想,創新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推動作用,將政治思想建設的“軟實力”轉化為學院發展的“硬支撐”,走出一條效率高、活力強的學院治理新路。
院黨委書記周薇上主題教育專題黨課
“強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構建立德樹人與傳道授業交融共振的“立體課堂”。學院黨委積極構建以就業引導為牽引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並圍繞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機製、強化學生專業認同、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激發學生學術誌向、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等五個方面製定二十條工作舉措,加強對各類學生群體的精準引導,將學院的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充分發揮合力育人作用,引領學生行業報國。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徐芑南院士、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等登上“大師講壇”,用一生的奉獻和對事業的執著詮釋船建人愛國報國的情懷,引導各方面育人力量將參與思政的被動需求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內生動力,培養一批能夠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國家重點行業的復合型人才。
學院師生拜訪校友黃旭華院士
院黨委書記周薇進行遠航教育
學生黨支部進行教育與脫貧調研實踐
學院師生走訪重點行業就業學生
“管大局”,發揮黨委總攬學院全局、協調各方力量的核心作用。一方面,黨管人才,把黨的用人標準貫穿選人、用人全過程,引育並舉,凝聚優秀人才,吸引高層次人才入黨,學院的骨幹教師極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新引進的一大批青年教師大部分都是黨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張璐璐教授也在黨組織的號召下,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另一方面,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面對復雜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學院黨委強化責任、凝聚力量、迎難而上,帶領學院上下做好疫情防控、線上教學、復工復產等各項工作,不僅打贏疫情防控“戰爭”,而且確保教學、科研兩不誤,在疫情大考面前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院不是等來的、喊來的,而是腳踏實地拼出來、幹出來的。船建學院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四個服務”為宗旨,牢記立德樹人、教書育人這一根本任務,勇攀科學高峰、堅持自主創新,加快“船海工程與科學”一流學科群建設,在國家海洋強國、交通強國戰略實施中貢獻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的力量。著力推進育人優先、人才強院、交叉融合、文化引領四大戰略,奮力建設學科特色鮮明、學術氛圍濃厚、高層次人才匯聚、育人成果突出、治理規範有序、合作開放包容的世界一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