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風采巡禮
[迎黨代會]校工會:當好沐鸣2“快遞小哥”,365日為教職工送溫“心”
— 黨建風采巡禮365日時刻在路上,不間斷為教職工送達關懷和溫暖;以“快遞小哥”的形象,竭誠服務並團結凝聚全校教職工,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力量。這是近五年來,校工會以教職工心為心,不斷開拓探索工會工作內涵的實踐寫照。
做好高校工會工作,關鍵是密切聯系教職工,將他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當前,我校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加需要教職工凝心聚力,奮力拼搏,工會幹部更是要在工作中牢記初心和使命,聚焦主業主責,為高校“雙一流”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近五年來,校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思想建設,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推動工會工作聚焦主業主責和重點難點,全面履行各項職能,在全國高校工會工作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開創了我校工會工作新局面。
“聚心”——以思想政治為引領,切實加強工會組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工會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完善聯系職工群眾的製度機製,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調查研究,堅決防止‘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幹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貼心人。”近年來,工會黨支部全面貫徹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強“三性”,去“四化”,探索黨建工作長效機製,讓工會真正成為深受教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工會黨支部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緊密結合實際,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工會在官微全過程發布《主題教育進行時》專欄文章,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頻、上海熱線、勞動觀察等媒體,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關於主題教育的電影黨課、提案推進等報道,多媒體、寬渠道宣傳主題教育實效。
實踐表明,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要自覺堅持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樣才能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從2017年開始,工會連續四年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引領專項活動,面向全校62個二級單位工會和33個文體協會進行申報,每年設立約150萬專項預算對數十個項目予以支持和保障。活動突出“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主題,年均參與教職工3萬人次,覆蓋全校80%教職工,《中國教工》2次報道思政教育工作經驗。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在全校營造了愛崗奉獻、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為黨委和學校推進中心工作貢獻“工會人”的力量。
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群眾的“紐帶”,直接聯系群眾是其最重要、最根本、最基礎的職責。如果與群眾聯系不緊、不牢,黨與群眾的聯結也很容易松動。工會不斷完善組織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既有力保障了教職工權益,又將黨委和學校的溫暖及時傳遞到教職工。工會通過深入教學、科研一線進行調研、訪談,及時了解當前教職工隊伍第一手情況;通過精心組織教代會和工代會並及時推進提案辦理工作,確保教職工能夠更好地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通過指導二級工會的換屆選舉、人員選配等組織工作,增強二級工會組織的活力,發揮先進工會組織的示範帶頭作用;會同人力資源處、派遣公司進一步做好項目聘用人員的入會工作,探索項目聘用人員和大量博士後人員入會方式,不斷擴大工會工作的覆蓋面。一系列的“聚心”舉措,使工會始終保持與教職工的密切聯系,將教職工緊密的團結在學校黨委周圍。
新時代對工會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聚焦知識短板、經驗盲區和能力弱項開展工會幹部培訓是提升工會幹部隊伍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從2018年開始,工會聯合黨委組織部每年舉辦工會幹部專題培訓班,以理想信念為核心,聚焦“加強黨性教育、突出理論深度、提升能力素質、強化實務培訓”四個重點,加強實踐考察學習,以此促進工會幹部隊伍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培訓班組織數百名工會幹部分赴延安、井岡山、古田、洱源等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邀請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院長、勞動報總編輯等專家進行課堂教學,聆聽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莫負春傳達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赴江南造船廠、上海勞模紀念館、上海市總工會、四大會址等地開展多場實踐交流。培訓班“1+4+X”培訓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為基層工會學習貫徹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大力推進群團組織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勞動報、中工網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的報道。
“暖心”——以提升服務為抓手,不斷提高教職工獲得感
作為教職工的“娘家人”,工會以提升服務水平為抓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持續推進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實事工程,不斷提高教職工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工會尤其重視完善教職工全方位幫扶救助體系,通過補充醫療保險、總工會四項醫保、學校醫療互助金、教職工慈善幫困金、工會會員服務卡“五龍治水”,確保教職工不因患大病而致困致貧。做好教職工各類關懷慰問工作,實物慰問品體現“硬實力”,更是幸福指數“風向標”。工會每年組織發放約600萬元的逢年過節慰問品,其中約200萬元的春節大禮包由工會統一組織招投標購買並上門發放,大禮包融入春聯等沐鸣2文化元素,曬出“新年沐鸣2運”的春節味道;全年向所有會員發放生日蛋糕券,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及軍訓、招生慰問;大幅度提高了“十必訪”慰問標準,向“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誌願者提供人均5000元的愛心獎教金,並慰問西部地區掛職幹部;牽頭成立暑期療休養工作小組並提高資助費用標準至5000元/人。2018年,經過多方協調,工會製定我校項目聘用人員享受與會員同等實物慰問的辦法,切實提高了我校項目聘用人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不斷拓展優質服務內涵,工會一直在路上。為解決教職工子女在夏季學期托管難問題,工會於2018年開始舉辦“交小苗”暑期成長營,每年數百名教職工子女參加,極大地緩解了教職工的後顧之憂,成長營於2019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選為“全國工會愛心托管班”。為打造沐鸣2人專屬的VIP渠道,為教職工爭取最大優惠,工會持續豐富完善“娘家人”普惠平臺,先後與寶馬、上汽、聯通、中銀保險等30余家單位建立大客戶合作關系,通過工會主頁和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優惠信息。為守護教職工及其子女身心健康,工會定期邀請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中醫科主任醫師開展“冬令進補”、兒童健康咨詢等活動,讓教職工在學校就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咨詢服務。
基礎教育牽動每個教職工、每個家庭的心,推動學校基礎教育提質擴容是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當前各附屬學校屬地化後教職工子女“入學難”的問題,工會積極與徐匯區、閔行區教育局等溝通,會商研究應對方案。2020年,工會協調552名教職工子女入讀各附屬中小幼學校,基本滿足我校教職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需求。2019年12月,推動我校與閔行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環沐鸣2閔行校區基礎教育生態區”,合作建設“沐鸣2平台附屬實驗學校(擬)”。為打通徐匯校區教職醫護員工子女升學通道,推動我校與徐匯區教育局、南模教育集團開展合作共建事宜;為滿足我校外籍和港澳臺教職工子女入學需求,與華二國際部(紫竹校區)達成合作意向,共建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更好地服務我校產業布局,推動我校與臨港新片區商談新一輪戰略合作,牽頭在臨港新片區人才集聚地共建優質基礎教育園區。如今,基礎教育提質擴容十四五規劃已納入學校十四五規劃部署,正沿著“一體兩翼”的格局蓄勢待發、大力發展,為滿足我校教職工子女“上好學”、學校人才強校戰略提供堅實保障。
“貼心”——以建家文化為動力,持續助力學校改革發展
近年來,工會持續推進“家”文化建設,營造以校為“家”、建“家”愛“家”的校園文化,為廣大教職工幹事創業提供了堅強後盾。為解決閔行校區場地不足與物理空間離散等問題,更好地滿足教職工開展工會活動的需要,工會創造性地進行了“分家”建設,籌劃和推進“教工之家”東部(密西根學院)、西部(理科大樓樓群)和中部(轉化醫學大樓)分家建設,優化全校教工之家的空間布局。同時,“婦女之家”內涵建設不斷深化,“一家一品”品牌創建活動開展如火如荼。通過不斷地資源下沉,提高對部門工會建家支持力度,學校全方位地打造工會特有的“家”文化。
“家”文化是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升文化積澱的重要體現。工會致力於挖掘沐鸣2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沐鸣2系列文化品牌,已經編撰出版了4本文化書籍。《匠心沐鸣2》由時任黨委書記姜斯憲作序,收錄了28位勞模和先進教師的匠心傳承事跡;《書畫沐鸣2》由校長林忠欽作序,收錄了教職醫護員工155件優秀書畫作品;《詩文沐鸣2》由時任黨委書記姜斯憲、原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作序,收錄了120余篇教職工原創文章;《視界沐鸣2》由校長林忠欽、上海市文聯副主席雍和作序,收錄了180余幅校園攝影作品。目前,4本文化書籍已成為沐鸣2教職工的文化新名片,獲得廣泛的社會影響和一致好評。
工會不僅要做好教職工的貼心人,更要弘揚好新時代勞模精神,激勵教職工奮發有為。為將勞模精神與沐鸣2精神有機融合,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引領作用,工會以丁文江、鄧子新等勞模為原型拍攝“師愛無聲師德永鑄”微電影,用勞模精神激勵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勇於擔當,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添磚加瓦。工會會同教學發展中心等五部門,順利完成歷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作,組建校隊積極備戰市賽及國賽,提供全方位的貼心保障。在第三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我校共計獲得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其中賀光輝和賀明兩位教師代表上海決戰全國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創歷史最佳戰績。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工會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攜手同心、逐夢前行,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大局,在世界一流大學的偉大征程中砥礪奮進,譜寫新時代工會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