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風采巡禮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立足沐鸣2百年底蘊,堅守立德樹人初心使命,在學校“三全育人”矩陣體系中發揮價值引領、思想導航、學理支撐關鍵作用,履行新時代鑄魂育人歷史使命。
——“立德樹人:價值引領與學生成長需要相結合的思政課‘一體多維’教學模式”改革,以師資共同體、教學環節共同體、價值引領共同體為抓手,以滲透式教學主體聯動,使學生通過思政課形成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精神自覺,形成效果顯著、可廣泛推廣的教學模式。思政課教學改革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等榮譽。
——宣講示範效應彰顯,思政教育寓教於行。學院形成了一支有信仰、懂學術、講理論的宣講隊伍,在黨政機關、城市社區、校園內外宣講黨的理論已內化為師生自覺行動。湧現出了像施索華、胡涵錦、杜玉華、黃慶橋等一大批紮根在基層宣講一線的高層次人才和中青年才俊。他們中有十九大精神教育部百人宣講團成員、十九屆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上海市宣講團成員、上海市委宣傳部講師團成員。近日,陳錫喜被中宣部授予“2020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
在學校黨委堅強領導下,馬克思主義學院緊緊依靠全院師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學院各項工作取得新發展,辦學水平邁上新臺階。
校黨委書記楊振斌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等校領導多次赴學院調研,關心學院改革發展
紮實推進黨的建設,為學院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推進理論學習常態化,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徹學校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細。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學院黨委政治核心作用切實發揮。學院黨委自覺履行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堅決貫徹民主集中製。充分落實領導班子“一崗雙責”,加強對重大事項重點工作的統籌謀劃、科學決策、督辦落實。持續推進各專門委員會建設,優化治理結構。學院集體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班子整體議事決策水平不斷提升。
夯實基層組織建設,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持續增強。把黨支部建在教研室,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設立黨支部書記工作例會製度,每個月的第三個周三固定為支部書記例會。五年來,累計發展黨員51名,教工黨員占比達到85%,研究生畢業時黨員比例接近100%。學院黨委被列為學校黨建雙創標桿院系,入選學校首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名教師黨員和研究生黨支部分別獲得市教衛黨委系統表彰。
2019年7月,馬克思主義學院第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改進中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四位一體”育人理念,實現思政課從“教書”向“育人”的升級。近年來,課程開發式集體備課製度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更為豐富;探索建立思政課教學發展分中心和思政課案例庫,教學培訓更多元,教學內容更豐富;通過“名師工作室”吸引一批社會賢達走進課堂。
2019年3月18日,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錫喜、施索華、李梁教授受邀參加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左一為施索華教授)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獲教育部立項。在上海高校中首批試點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學校領導擔綱主講。獲評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上海市精品課程、推動建設在線開放課程。“讀懂中國”通識課程獲批上海市高校思政課教改重點項目。
疫情期間,多門線上開發課程上線,確保“停課不停學、不停教”
學院產出了具有影響力的思政課教學成果。“一體多維教學共同體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成果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報道。
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師資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學院目前思政課教師接近80人,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學術嚴謹、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人才梯隊建設卓有成效。學院現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高校馬理專業和思政課教指委委員、全國優秀思政課教師、全國思政課教學能手、教育部思政課年度影響力人物、上海市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和中青年骨幹。9人獲評沐鸣2平台“教書育人獎”,施索華、陳錫喜獲一等獎。近日,陳錫喜教授還獲頒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杜玉華教授獲頒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
構建完善的“引育用留”人才製度體系。科學製定人才需求方案,形成了全員引薦、教授評審、院校互動的人才選拔和引進機製,近五年吸引多位高層次人才和青年才俊加盟。培育“教書育人獎”“育才獎”“燭光獎”等優秀教師典型,引導全院老師履行教書育人光榮職責。2019年獲批“科學技術史”博士後流動站,進一步豐富學院人才層次。
學院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凝心聚力,開拓創新
學科方向進一步凝練,科研水平不斷提升
切實擔負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技術史兩個一級學科建設的主體責任,全方位為學科建設的新飛躍奠定堅實基礎。
舉辦高層次學術論壇,提升理論學科研究水平。近年來,舉辦高層次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60余場,代表性學術活動有“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周年黨的建設”學術研討會、“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壇”、“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建系20周年學術論壇”等,有力地提升了學科研究水平,擴大了學術輻射力,彰顯了社會影響力。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韓啟德院士出席“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建系20周年學術論壇”
推出一批體現國家水準的研究成果。先後承擔馬工程、國家哲社、教育部、上海市哲社等重大、重點、委托項目10余項,一般項目8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百余部。學院師生積極在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發出學術觀點。以沐鸣2娱乐作為第一獲獎人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社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優秀成果獎等。
二級學科步入正軌,平臺建設成效顯現。明確若幹二級學科,凝練學科研究方向、積累學科研究成果。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教育中心、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等研究平臺,匯聚人才、凝聚成果、賦能創新、彰顯影響。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措並舉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始終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價機製和資源配置機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把教書育人作為研究生導師的基本職責,明確要求導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持續加大研究生培養的投入力度,實施助力研究生成長的“騰飛計劃”,充分激發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近五年,80%以上博士畢業生進入知名高校、重點科研機構、黨政機關、大型國企從事教學研究、理論宣傳等工作。今天,我們的學生會自豪而又自信地說“我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
學院支持學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重視理論研究宣傳和社會服務,發出沐鸣2聲音,產生沐鸣2影響
學院在理論宣傳普及方面發揮了帶頭引領作用。出版了包括《科技重塑中國》《人生第一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本》等一系列宣傳讀物。2020年,陳錫喜教授的《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和江曉原教授的《中國古代技術文化》雙雙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普及讀物類獎。《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書,是經中宣部批準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論通俗讀物,出版英、韓、日等外文版,發行已超100萬冊。
2019年6月,《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日文版)在日版大版舉行首發式
學院成立培訓中心,對接湖北夷陵、雲南洱源和保山、內蒙古呼倫貝爾等對口支援地區幹部培訓,與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成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中心。2020年,學生成立“聲入人心”理論宣講團,面向兄弟院系、中小學生、區縣青年、企事業單位等開展理論宣講百余場。
今年3月疫情之初,馬院黨員率先倡議向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員工捐款,年逾耄耋的退休教師夏翚個人就向學校交出特殊黨費5萬元,而這只是他各種渠道捐款的一小部分。榜樣的力量,看得見、摸得著,正在學院成為一種風尚、一種文化。
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學院牽頭成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中心
學院正處於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建設一流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有機構成,也是全院師生的共同理想。馬院人將以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召開為契機,攜起手來,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全面開啟全國一流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