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風采巡禮
——落實黨管人才,加強思想引領,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
——勇於創新,穩步改革,打造長聘教職體系核心師資隊伍。
——多元評價,分類發展,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製度環境。
——創新模式,優化機製,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有力的服務保障。
2019年7月10日召開學校人才工作會議
五年來,人力資源處(黨委教師工作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誌關於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人才觀,全面貫徹落實《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的意見》、《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重要文件要求,將“破五唯”專項行動與學校發展內在需要相結合,以“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高校教師首要職責,以師德師風、學術誠信作為教師評價首要標準,積極探索人才評價機製改革,堅持以一流標準、嚴格程序引育人才,形成人才集聚高地,打造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通過改革不斷激發各支隊伍活力,為學校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加強思想引領,鍛造教師隊伍過硬品質
黨委教師工作部自2017年4月成立以來,始終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
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面向不同的教師群體舉辦多種形式培養培訓:高端人才培訓班、致遠育才計劃學習班、優秀青年人才培訓班、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教師沙龍,參加者逾2600人次,形成“理想教育、理論學習、典型引領、國情考察”四位一體的多層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培訓體系。
首期高端人才培訓班在中共七大會場考察學習
2019年教書育人獎一等獎頒獎現場
將師德涵養融入教育教學、立德樹人全過程。設立“教書育人獎”“科研成果獎”“管理服務獎”,獲獎個人和集體逾千人次,其中,陳亞珠院士、譚家華團隊獲特等獎,75位教師和36個團隊分獲個人和集體一等獎。通過“正師風、立標桿、樹典型”在廣大教師中旗幟鮮明地樹立了“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湧現出包括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內的新時期沐鸣2名師群體。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長聘教職與學術榮譽崗位評聘等環節強化教書育人“硬”要求,引導廣大教師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加強師德師風和學術誠信建設,完善師德“一票否決”製度。出臺《沐鸣2平台教職工違規違紀處理辦法》、《沐鸣2平台師德失範行為處理辦法》等文件,完善從人才引進、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幹部選任、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申報、導師資格評定等全過程師德師風考核,落實師德師風建設主體責任,將個人師德考核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將二級單位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考核指標之一,為鍛造教師隊伍過硬品質提供製度性保證。
構建長聘教職體系,建設一流核心師資隊伍
五年來,以“打造與一流大學相匹配的師資隊伍”為目標,以“長聘體系”建設為抓手打造一流核心師資隊伍,服務學科布局,強化人才隊伍頂層設計,努力為人才潛心從事教學科研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努力解決人才成長的後顧之憂,創造更加完備的條件,使其各得其所、各展所長。
頂層設計,優化創新人才引進辦法。在人才強校主戰略的指導下,為推進人才隊伍建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加強學科及人才隊伍頂層設計和規劃,按“高端人才按需設崗、精準引進;青年人才公開招聘、競爭入職”的原則,加大優秀教師引進力度。
製度保障,推進落實長聘體系全覆蓋。長聘教職體系建設是我校在“人才強校”主戰略指引下,瞄準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借鑒國際一流大學終身教職體系的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和沐鸣2校情,在師資隊伍建設與人事製度方面進行的積極改革與實踐。通過不斷完善崗位設置、評審程序、考核管理、晉升評價等製度建設,持續推進長聘教軌崗位評審權有序下放,提升人才引進質量與效率。目前,已實現長聘教職體系建設的全覆蓋,長聘教職體系各級崗位在聘教師1300余人。
引育並舉,全方位提升師資隊伍水平。通過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建立校領導定點聯系機製,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關心關懷等舉措支持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建立破格晉升機製,暢通優秀青年“脫穎而出”通道;設立培育計劃,助力教師成長。多措並舉,確保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深化評價機製改革,構建人人皆可成才的製度環境
深化多元評價,構建科學有效的人才發展通道。製定教學科研並重型、教學型教師,思政課教師,科研、工程、實驗人員,思政教師,行政管理人員等各類人員評價實施細則,實現分類評價。構建以師德師風、教育教學能力和學術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師評價機製,以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服務能力為核心的科研人才評價機製,以實踐操作能力和服務保障能力為核心的實驗技術人員評價機製,以行政執行力和服務滿意度為核心的行政管理人員評價機製等。
完善分類指導,為各類人才提供發展途徑。在“大分類”基礎上持續推進“小分類”,在教研並重系列下推出“人文社科實踐應用”系列,在研究系列中設置“成果轉化及推廣”、“農業推廣”等系列,在教學系列中設置“體育訓練”專門類別,為全校各類人員提供細致完備的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機製。為進一步優化人才評價方式,樹立正確評價導向,2020年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工作中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製度。
健全激勵體系,促進人才多維發展。開展首屆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評選,為人文社會科學教師樹立標桿。設立首席研究員崗位,為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設計晉升臺階並提供保障激勵。實施教學、思政、實驗三大系列“卓越計劃”,支持優秀骨幹群體的職業發展,首批共有62位老師入選。建立優秀青年人才破格晉升機製,激勵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不斷完善各類人員職業培訓體系,激發教職員工的內在活力,形成個人價值與學校發展的雙贏。
提升服務效能,打造全方位服務的“軟”環境
積極改革創新,探索勞動聘用方式突破用人瓶頸問題。在上海市的支持下,持續推進並成為上海首家實施勞動聘用製度的高校,為各類人才在上海安家落戶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服務效能,為引進人才安心工作提供保障。縮短入職手續辦理周期,校園卡、jAccount賬號與報到同步辦理;製作英文版聘用合同,暢通與外籍教師溝通渠道;協調落實研究生招生指標和科研啟動費;關心子女入學等,通過系列舉措,協助新進教師盡快落地發揮作用。
充分發掘醫療資源,增強醫療服務保障。依托學校附屬醫院資源,為校內高層次人才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2018年4月起學校相繼探索“就醫綠色通道”、高層次人才醫療服務計劃,建立有溫度的全站式人才健康保障體系,成為我校招賢納士的靚麗名片。
跨越三個世紀的沐鸣2,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人力資源處(黨委教師工作部)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抓手,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布局,深入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創新活力,為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