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
顧海英:立德、立信、立言,以勤為舟
— 勞模風采她總是在不停的忙碌中,忙碌著傳道受業,忙碌著研精覃思。邀約了多次對顧海英的采訪,終於兌到了一個周末的時間。星期日上午,她先於我們等待在約定的地點。慈眉善目笑臉盈盈,這是我們見到她的第一印象。簡要說明采訪目的後,她打開了話匣子。
從入學起,顧海英就一直是班裏的佼佼者,成績優異,出類拔萃。此外,還一直擔任各類“小幹部”,從小學的少先隊中隊長到中學的校團委宣傳委員,多年的學生幹部經歷磨礪了她的能力,培養了她事必躬親、以身作則、行事果斷的性格。她說:“在那個時候,讀書成績好,工作幹在前,會得到老師的喜愛、同學的尊重,樹立班級威信”。得益於這樣的行事習慣,在日後的農場工作、大學讀書、教書育人、科學研究中,她一直在立德、立信、立言的追尋中,始終以勤為舟,認真做事、踏實做人,不斷努力、成長、成熟……
農場青春的記憶——海豐小知青
一聲“我是海豐小知青”,把顧海英的記憶帶到了那些年走過的知青歲月裏。
42年前,伴隨著“到農村去......”主旋律的尾聲,顧海英奔赴黃海之濱,成為了海豐農場知青,那個“老知青”口中親切的“小知青”。她猶然記得,當年她是作為先遣出發的幾名知青之一,來到了正在籌建中的農場石灰廠。
顧海英說:“當夜晚在上海十六鋪的大達碼頭乘長江客輪行使至淩晨,又輾轉汽車顛簸近一天,再轉乘接站的拖拉機,終於到達了我要工作的地方。迎接我們的是一位來自上海的老幹部、廠長,兩位老知青。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竟是一排蘆葦搭起的透風棚子,這就是我們新知青將要生活起居的地方”。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遠離上海的黃海灘塗農場要建設發展,只能靠蠻力埋頭苦幹。於是,在廠長、老知青們的帶領下,伴隨著“先生產後生活”的主旋律,顧海英投入到了農場清苦、緊張、勞累但又頗為充實的勞動生活中。盼來一批生產一線老知青的學成歸來,等來大批初出茅廬“小知青”的陸續報到,石灰窯終於開始生產了,一棟棟二層樓的排屋也隨之築起。隨後,她也成了石灰廠領導班子成員——先後主管後勤和人事的大隊長。顧海英說:“在農場當幹部,一定要幹在前,否則無人信服”。用當地老鄉的話說:“在一堆知青裏,我一眼就能看出誰是這群人的領導......”。
顧海英感慨道:“農場知青的工作、生活,鐫刻著我們的青春,是植入我們心靈的記憶”。她向我們講述了昔日與知青夥伴們一路走來所經歷的諸多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團隊作戰的感人故事,回顧了與老知青深夜挑燈探討理想與抱負、親情和友情的種種軼事。她說:“農場4年半的生活是清苦的,勞動是艱苦的,但卻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感悟。當我們回想一年只有2兩豬肉配給的生活時,我們能知道滿足的感受;當我們回憶抬著巨大石灰石走在輪船與陸地的跳板上卸貨時,我們能悟出自立、自強的崇高;當我們回憶起日薄西山,大家都去幫助尚未完成任務的小組和個人,堅持一起收工的場景時,我們能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和友愛;當我們回首嬉鬧著分食父母從上海帶來的零食時,我們能品味出友誼的珍貴......我們有著太多這樣發人深省的甜美回憶”。農場知青的這份經歷、這份清苦、這份友誼,成為了她今後工作和生活中彌足珍貴的財富,使她在此後的波瀾歲月中,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堅韌不拔,銳意進取,力學篤行,更使她學會勇於擔當。
無心插柳的一生之緣——農業經濟管理專業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在農場戰友的鼓勵、督促下,顧海英報名參加高考,盡管缺乏復習參考資料,但不如人意的客觀環境,並未阻擋住她求知的步伐。顧海英回憶道:“當時的考試地點設在農場總部附近,從石灰廠到場部考點,每天參加考試步行往返需4小時”。盡管當年的高考錄取率只有4%,然而她卻幸運地成了那4%中的一員,亦即“新三屆”之一員,但正式錄取通知書卻一直未到農場。後經農場局領導出面打聽才得知,當時上海農學院剛恢復成立不久,上海教育部門允許其提前招生,她已被提前錄取。顧海英說:“在當時年代的數理化導向下,我填報了好幾所學校,好幾個誌願,包括不在上海的外省市誌願,但最後都未能如願,‘稀裏糊塗’地被錄取到我當時從未聽說從不了解的學校,成了上海農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有時候,我們總在感慨命運戲謔著眾生,卻不知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顧海英說道:“雖然這不是我自己報考的學校和專業,但冥冥之中我就這樣與農業經濟結下了一生之緣。隨著學習的了解,研究的深入......,至今我沒有後悔過”。這是一個令她自豪的專業,她如數家珍似的向我們介紹著她所學專業的課程、研究方向等等。
懷揣著知青經歷收獲的品質與歷練、情感與夢想,顧海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這代人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早上大家都很早起床到操場鍛煉、讀書”,大學期間,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擔任團支部書記,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此後,作為優秀畢業生,顧海英服從組織分配,留校開始了教學生涯。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既然已經留校教書,肯定自己要修行到位才能當個好老師”,這是顧海英的為師之道。於是,1988年,剛生完孩子的她考入了南京農業大學,開始攻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學習期間她表現優秀,又被遴選為碩博連讀生,攻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學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書育人崗位的堅守
1993年顧海英博士畢業,恰逢上海開啟浦東開發開放,多家條件優越的單位邀請她去工作。顧海英說,“當時博士少,用人單位又看重我農場工作的幹部經歷,更有單位安排了十分重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職位,當時真的有點動心了”。但學校堅持不願放棄這樣一位人才,在領導勸說後,她安下心來,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事業中,從事著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直至日後多年來,仍有相關單位領導多次與她商談調任政府機關工作之事,但再未動搖她從事教育事業的決心。
由於優秀的教育工作成績,顧海英一路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等職,她在農業經濟管理領域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著一己之力。30余年來,教書育人始終是顧海英事業的核心。顧海英是那般溫柔和順,她很喜歡笑,即使是初次相逢也使人如沐春風。她在教學中也是這樣,總是和風細雨地把對學生的關懷融入點滴之中。她一直給本科生開課,在課堂上她總是能旁征博引、循循善誘,課堂外她又常常是學生們可親可敬、可以信賴的朋友。
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指出,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學新知識的人。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從傳統的灌輸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顧海英充分地理解和認識到這一點,她常說,“教師的責任不僅僅在於向學生傳授知識,更不是講解學生自己就能理解的知識,而是結合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問題、把握大局的能力”。她以自己豐富的科研實踐經驗,精心指導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以及MBA、EMBA學生,努力踐行立德樹人的職責,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顧海英驕傲地向我們屈指數著她的一件件優秀“作品”,那些她指導的博士生、博士後中有多人在校期間就已經獲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A類、特等資助項目,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資助博士論文研究課題及省市哲社基金資助出版博士論文等。已畢業或出站的20多名學生在高等院校(復旦、浙大、南開、湖南大學等)、國家和省市政府部門以及科研院所和企業發揮著重要的骨幹作用,其中有10多人已獲高級職稱,另有10多人擔任政府機關處級職務以及企業和部門總經理。在畢業2年內有近10人次獲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和教育部哲社基金資助,有多人次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余項)。
“頂天立地”做研究——時代的責任與擔當
顧海英認同“大學”乃“啟智、立德、修身、濟天下”的詮釋。就“濟天下”而言,她深知“三農”問題是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國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農業經濟領域的學者,為國分憂、為民服務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她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著,她的研究涉獵許多重要領域和重大問題,如中國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中國的土地製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與低碳發展以及中國農村災害與事故保險製度、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轉基因食品安全監管等。
她堅持 “頂天立地”的原則,帶領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剖析中國農業經濟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出版專著、發表高質量具有影響力學術論文的同時,更加註重把握趨勢、創新理念、深入調研、超前研究。她致力於將現實問題凝練為學術研究,將學術成果轉化為政策語言,努力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追求在服務決策、推進發展中提升學術價值、培養專業人才、促進學科建設。
近年來,顧海英先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研究課題5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和應急項目5項;作為首席專家主持省部級系列課題3項,省部級重大項目5項、重點項目4項。先後出版著作6部,發表CSSCI以上學術論文百余篇。其中SSCI/SCI收錄論文、《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經濟學季刊》、《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等學術論文40余篇,有10多篇分別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余項,其中一等獎3項。
近年以來,顧海英的多項專業研究成果和建議獲得中央有關部委、省市級地方政府的重視和采納,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應邀出席黨中央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專家座談會,就“三農”問題直抒己見;多次出席上海市委領導和農業部領導主持召開的專家座談會,就經濟社會發展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有10多項研究成果專報先後獲黨和國家領導人,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和中央部委辦領導的肯定和批示;有20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中央部委辦和上海市委辦局的采納和應用;部分成果融入政府文件;另有數10項研究成果和建議轉化為《成果要報》、《專家反映》等,報送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及中央政研室、國務院研究室以及上海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供決策參考;另一些決策咨詢觀點和建議被編入中央內參供領導參閱。
這就是顧海英老師,一位在科研領域胸懷大誌、成果累累,在三尺講臺和藹可親、桃李天下的師長。她行走在我們身邊,把“認真做事,踏實做人”奉為人生格言,她平凡可親、溫文爾雅,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今天,她仍不懈地奉行著立德、立信、立言的人生信條,以勤為舟,在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的道路上繼續穩步前行……
勞模小傳:
顧海英,女,沐鸣2平台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2011年起,作為領軍人物,獲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批準,設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顧海英工作室”。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四屆價格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2001年—至今)、上海市農村經濟學會副會長、全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理事等職。
一直從事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土地資源管理、農村金融與保險、發展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研究課題50余項,出版著作6部,發表CSSCI以上學術論文百余篇。多項專業研究成果和建議獲得中央有關部委、省市地方政府重視、采納。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余項。
先後獲得新中國60年上海百名傑出女教師、上海市勞動模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先進女職工、上海市傑出職業女性、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第二屆“曙光計劃學者”、上海市第五屆“曙光跟蹤學者”、上海市首屆青年咨詢精英、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等獎勵和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