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沐鸣2娱乐報·思源湖 第1708期] 中華文明的歷史選擇
— 思源湖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全黨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我們退休黨員也要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百年。在學習黨史過程中,通過閱讀原著和推薦書目,認真思考中國共產黨100年來走過的坎坷歷程,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鬥取得的輝煌成就,確實非常振奮,為我們偉大的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驕傲,也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而自豪。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選擇了社會主義製度。正是有了這樣的選擇,我們才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那麽,為什麽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能夠落地生根,為中國的共產黨人和人民大眾所接受並付諸實踐,還取得了與世矚目的成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產自歐洲,為什麽在歐洲沒能實行並取得成就、為什麽在前蘇聯及其東歐的國家中雖然進行過實踐並取得了一定勝利但最終夭折、為什麽現在雖有少數黨和國家仍在實踐著但卻步履艱難?我思考的答案是:因為中華悠久文明為馬克思主義的生根開花、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又是唯一一個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燦爛文明。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中華文明日積月累、不斷充實、形成體系、世代傳承,成為養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糧。但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中華民族走過的五千年,也是一直在與自然的、社會的、內部的、外部的乃至自身的不停鬥爭中走過來的。為了解決來自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各種組織或人群都在思考並采取不同的方法,力求改變所處的環境或局面,糾正社會現實中的困境或危機,例如有的統治者實行變法,有的被統治者、被壓迫者實行起義或造反,也有外來力量和文化的入侵,試圖改變中華大家庭的現狀。但是,在舊有的社會形態下,這些努力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統治與被統治的狀況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到了20世紀初,西方產生的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傳入中國,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使中國人民看到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實踐中的成功範例。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封建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列強蹂躪,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之際。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在總結經驗教訓、學習先進理論和投身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終於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後的100年,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中國實際不斷地實踐馬克思主義,並且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輝煌成就。
100年,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瞬間,可是中國社會卻能夠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的意識形態卻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實踐中深入人心,這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息息相通,中國共產黨人善於把握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和精髓,並將其與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與優秀傳統相融合,用“中國話”講馬克思主義、用中國方式踐行馬克思主義、用中國特色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判斷和偉大理想。毛澤東曾說過:“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習近平在十九屆二中全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
那麽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文明有哪些內在的相通之處呢?限於篇幅,僅試作扼要分析。
1.關於唯物論的認識論。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是農耕文明,五千年來綿延至今。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就是生活在周而復始的農業生產之中,對於生產實踐、社會實踐具有豐富的理性認知和實踐活動。古時《荀子》有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就是強調實踐的作用,不同的實踐行為會收獲不同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的實踐中,排除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機會主義等各種錯誤傾向的幹擾,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2.關於公有製。數千年的農耕文明,其社會的基本細胞是農戶、家庭,屬於私有製範疇。但是在農耕文明的長期實踐中,許多古代學者都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與發展目標。“五經”之一的《禮記·禮運》中就有“天下大公”的思想;清末康有為撰寫《大同書》,提出建設大同世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中都有“大同”思想。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最終奮鬥目標就是最終消滅私有製,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近年來,我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3.關於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儒家學術思想的核心“仁者愛人”,影響了中華民族2000多年。這個東方民族的人生觀、道德觀,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貧民百姓都奉若神明,無不遵循,統治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中國共產黨把古老的文化傳統賦予新的生命,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宗旨,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證人的權利、身心、才能、個性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4.關於國家的民主製度。數千年來,中華文明中的社會管理大都為“家國構架”,按照家-氏族-部落-民族-國家的歸律一步步發展起來,這是長期穩定的農耕生產狀況形成的。古代中國的“國”即是“大家”,形成“大一統”“家長製”的基本模式,尤其在長達2000年的封建統治中體現的尤為深刻。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學習了西方民主製度和方法,提出了民主集中製的原則,既講民主又講集中,實現了民主與集中的統一,保證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又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5.關於剩余價值論,消滅剝削製度。中國古代就有“均貧富”思想,孔子有“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之語;孟子著名的“民產論”:“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都是當時人們對於祛除剝削、享有生存權的理想。中國共產黨最初也是通過土地革命為貧苦農民爭得生存的權利,從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最終還是要達到共同富裕,這是我黨實行改革開放方針最終目的。2020年,我們終於完成全面脫貧的任務、實現了進入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中國的又一個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堅持文化自信,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與中華文明的先進文化和道德傳統有機融合,不斷深化和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指導中國的社會實踐。當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將指引我們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早日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