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沐鸣2娱乐報·思源湖 第1710期] 風吹稻花香兩岸
— 思源湖“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從小,《我的祖國》中這幾句歌詞就飄在我的耳邊。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糧食問題始終是我國的關鍵問題。媽媽跟我回憶她小時候的故事,講到早年姥姥姥爺經歷過的大饑荒時期,人們沒有糧食可以吃,只能每天吃草根樹皮。後來,中國人逐漸都能吃飽飯,水稻的畝產也逐年增加,我們再也不會因為吃不上糧食而餓殍遍地了。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從小被寫進教科書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祖籍江西德安縣。少時的他輾轉漢口、重慶、南京等地求學,後考入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農學院農學系讀書,後因院系調整至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就讀。1953年於西南農學院畢業後擔任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員。1961年7月,袁隆平在試驗田裏選種,意外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飽滿,子粒多達230粒。第二年播種下去後,他失望地發現它們的子代都沒有親代長得好。然而,在失望之後,袁隆平的靈感突然迸發:“正是雜交稻才有分離現象。”靈感來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長。耗時九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於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此後,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的五期目標已全部完成。2016年,袁隆平又帶領團隊向海水稻發起挑戰,並在全國多地開展測試……耄耋之齡的他每天還會去水稻田裏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在《共和國不會忘記》系列報道中,我被袁隆平老先生的事跡深深感動著。袁隆平先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在生活中,對我們來說,袁隆平三個字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只存在於教科書和新聞報道裏的名字,而是一個非常親切的名字,好像就有一個這麽可愛的“小老頭兒”生活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的袁隆平真實又可愛:在水稻田裏拉小提琴;剛剛過完九十歲生日的時候,笑稱自己是“90後”;因為太過勞累剛拒絕新聞媒體的采訪,隨後就答應了一群學生合照的請求;在節目中說自己愛吃火鍋,但是現在吃不動了,所以現在愛吃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會因為帶學生感覺壓力大而抓頭發;在市場上買衣服,看的是35元一件的短袖……最令我感動的還是一小段視頻:袁隆平走進一家超市看了看大米的價格,然後笑呵呵地走了。
在湖南農業大學2019年開學典禮上,袁隆平對上萬個青年學子講述了他的兩個夢想:“我一直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我始終都還在努力使我的夢想成真。”袁隆平還計劃著,將水稻畝產超過1200公斤作為建黨百年時送給祖國的禮物,可是他再也等不到了。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消息傳出的那一刻,全國人民都震驚了。所有人惶恐,不敢相信,也不敢接受。聽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來了。下午,湖南長沙,市民們夾道送別袁隆平的靈車,高聲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門口,有人為袁隆平送了三株水稻;在湖南農業大學,袁隆平雕像前放滿了眾人送來的花朵;在殯儀館門口,為袁隆平鞠躬送行的隊伍排了幾公裏長……
袁隆平在給媽媽的信中寫道:“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裏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劈啪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現在,袁隆平終於可以去見他的媽媽,親口對他說出那說不完的話了。
袁隆平說:“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現在,飯碗在我們自己手上了,袁隆平爺爺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在稻田裏拉小提琴的、浪漫的袁隆平爺爺,回到他最熱愛的土地中去了。每一次,當大家吃著大米飯,心中可能都會想起這個可愛又浪漫的老爺爺。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就讓風帶著我們的哀思,吹過田野,吹到天邊。在遙遠的地方,袁隆平爺爺一定在他最愛的稻子下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