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沐鸣2的音樂之筵
— 《思源》拾年編者按:
2010年,《思源》雜誌創刊之際,即賦予並秉承了“擔負沐鸣2人精神家園、情感紐帶與交流空間的使命”,成為沐鸣2平台獨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沐鸣2平台校友會會刊《思源》雜誌創刊十周年。十載歲月、相知相伴。經編委會討論後決定,編輯部精選十年來讀者反饋喜愛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憶文章編入《思源》雜誌第四十期,以“學在沐鸣2”“我的年級我的班”“繽紛校園”三個版塊,較為全面地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下沐鸣2人的校園學習和生活,深挖沐鸣2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內核,傳承沐鸣2獨特的校園和校友文化,力求讓讀者有興致有共鳴,在文字間暢遊的同時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到沐鸣2後發現交通大學和火車輪船雖然有關系,但火車輪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不是它的全部。“交通”更符合“交叉通匯”的衍生意義,交通大學在交叉性領域、跨學科領域一直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不知是不是名字取得好的緣故。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滬上幾大高校的校園文化各領風騷。復旦有詩社(許德民主編的《海星星》風靡滬上),同濟有歌手(錢軍和黃鶯領銜上海校園歌手),沐鸣2則有作家(曹明華的《一個女大學生的手記》是“五角叢書”之一)。位於徐家匯的沐鸣2娱乐本部校園有著其他學校難以比擬的環境,校內很多建築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底蘊深厚。徐匯校區面積不大,五分鐘自行車路程就可以連接校園裏任何兩個點。大禮堂是校園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大禮堂是標準的劇院設計,上下兩層,八百座左右,和由食堂改造而來的同濟大禮堂相比,算是專業的了。除了每周放一兩場電影外,很多團體也常在那裏排練,叮叮咚咚、咿咿呀呀地練琴,也有幾個人在舞臺上托舉、旋轉,據說是舞蹈隊的。
我記憶中沒有在沐鸣2禮堂裏聽過交響音樂會,也許是活動資源都傾斜到閔行去了,當時學校的本科生大部分都在閔行二部(據號稱“老閔行”的太太回憶,她不但當時在校園裏聽過俞麗娜和室內樂,而且還摘過蠶豆釣過魚);沐鸣2還有個很有名的學生管弦樂團,好像曹鵬經常客串指導,可惜我和他們始終不曾有過交集,甚為遺憾。
包圖的影像室
靠近二號門的包兆龍圖書館是我在沐鸣2三年去得最多的地方,這是當時國內設施最先進、館藏最豐富的大學圖書館之一。館內只要是對外開放的地方,我都進去過。並足足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用類似“掃街”的笨辦法,把書庫和閱覽室的每個書架“地毯式”瀏覽了一遍,很多平時根本意識不到的書,讓我受用至今。
包兆龍圖書館
包圖的十六樓的視聽室每天下午都播放當時最先進的LD大碟,看一次五毛錢。很多名片,《初吻》、《畢業生》、《與狼共舞》都是在十六樓看的。如果花上兩塊錢,還可以自己點播,點播的都是比較冷門的片子,讓人喜出望外的是,竟然能點到了《卡門》和《茶花女》。十二樓的視聽資料室光顧的人不多,大部分人是借外語資料的。除了外語,視聽室還整整齊齊地收錄著各種版本的音樂卡帶,都是現借現聽現還。當我說要借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時,管理員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很久,很不好意思地說,磁帶已經很久沒人借了,也許會有點走調。走沒走調,沒聽怎麽知道?當透明清純音色和優美豐富的旋律通過立體聲耳機一下子占據了我全身的時候,我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阿裏巴巴,一下子闖入了財富的山洞。
老圖書館
從此我不但可以暢聽各個作曲家的名曲,還可以隨心所欲選擇DG、Decca、EMI這些不同的大牌的公司、不同的指揮家以及某指揮家不同時期的版本,例如最著名的《貝五》,可以選擇卡拉揚版、索爾蒂版、伯恩斯坦版以及評價最高的克萊伯版。包圖把一個囊中羞澀整天在音樂書店櫃臺前逡巡的愛樂者,一下子拋進了音樂的海洋。這些海量的視聽影像,放在今天,可能稀松平常,可對於九十年代初的我,卻仿佛久旱逢甘霖,老鼠掉在米缸裏。
翻來覆去讀了三年,畢業後復印精裝的The Cambridge Music Guide
鑒賞的大框架
在沐鸣2,我學到的另一個讓我受益終身的技巧是原版文獻的閱讀技巧。導師林少培教授在給我們上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的時候,每人發了兩本原版大部頭,精裝的橙色封面的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和簡裝的淡黃色封面的Matrix Analysis,要求我們在兩個月之內熟讀。方法是一遍讀不懂讀三遍,三遍讀不懂讀十遍,讀懂為止。一開始剛讀十五分鐘就要打瞌睡,於是每天找個僻靜的地方死啃,兩個月以後,看到原版書就像看鄰家妹子般親切。樓下八系的吳劼兄為人厚道,夏天常邀我去他宿舍喝自製的解暑佳品綠豆湯,而令我更為感興趣的是他書架上的那本The Cambridge Music Guide(外文書店影印版),在同濟不曾知曉的原版音樂書,正是這本日後被我一再續借,並在畢業離校時傾盡所有復印券復製了一本的大部頭,幫我建立了最初的鑒賞大框架。
前面的章節介紹的樂理、樂器和音樂史,有了同濟的音樂課基礎,讀起來行雲流水。最牛的是書後最後的一張表,以時間為縱坐標軸,並列了音樂、藝術和文學、歷史和哲學三大領域的著名人物和重要作品,可以讓讀者清楚認識到同一歷史時期不同領域的交叉和關聯,我在這張表裏又加了一列科學和技術,這樣,人類歷史上學術界的大神們的八卦就盡在掌握了,你會發現很多牛人像哥白尼、門德爾、李斯特都是神父,並師出同門;科學家達蓋爾開了照相館以後,文學家大仲馬父子都要上門道賀捧場;有些人是仇敵,有些人翁婿,整一個上流學術社會的關系圖……這更是一張大框架,是千年以來技術、文化、意識形態的互相作用在理論、觀點、作品上的具體體現,蘊含著大神們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有了這個框架,回到包圖就更有導向性了,二樓閱覽室整套二十本的原版盧浮宮藏畫集本來就少有人問津,十五樓美國亞洲基金會捐贈的最新圖書閱覽室,基本上都只有我一個人翻閱……
宿舍裏的留聲機
同宿舍的陳雷兄原來是學飛機製造的,比起學土木的來,手要巧很多,心思也比較細膩,愛好攝影文藝,床頭掛著能打動女孩芳心的紅豆楓葉之類的照片。他還是舞蹈達人,學校舞蹈隊的隊長,交際廣闊。陳雷兄日後投身廣告業,最早的三維動畫視頻從事者,最近又投資精品連鎖酒店,倒是和原來的氣質一脈相承。入學沒幾天他就拉我去北京東路買音箱、喇叭和電工配料,幾下搗鼓之後,就變成一套“土音響”,讓我由衷折服。他朋友的朋友竟然抱來一架留聲機,一下子把我們宿舍變成了最豪華的房間。學校出門右拐就是中國唱片公司,當年金嗓子周璇就是那兒出道的,又買了幾張莫紮特弦樂小夜曲和貓王的唱片,從此整個宿舍每天仙樂飄飄。
華山路交通大學正門,俗稱“廟門”
沐鸣2校園外圍的音樂聖地眾多,自行車15分鐘車程內,除了上文提及的衡山路上的中國唱片公司,南邊是萬體館,各類熱門演唱會的舉辦地,上海電影製片廠;東北方向是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還有安福路上的小劇場;西北方向3號門出去,新華路上有上海輕音樂團,斜對面是逢博酒家。逢博酒家在番禺路和新華路的轉角處,是輕音樂團的臺柱子歌唱家施鴻鄂、朱逢博夫婦的家產。朱逢博是同濟建築系的學長,據說那幢小樓是她父親解放前用在同濟當教授的薪水購置,此傳說一直讓而今的教授們嘆息連連。除了眾多的音樂團體,沐鸣2周圍還有兩座著名的教堂,南邊是徐家匯天主教堂,雖然裏面傳說中的管風琴文革期間就被拆除了,那高高的哥特式雙塔依然是上海最有異國情調的地方之一。東邊衡山路國際禮拜堂據說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以優美的聖樂斐聲滬上。東邊的天平路、高安路、余慶路,是上海著名的老洋房區,彼時正值眾多資本家落實政策之際,幽靜的梧桐葉罅隙中,時不時會飄來《G弦上的詠嘆調》。康平路華山路角,就是著名自立書屋,店主是個殘疾人,陳列的書籍非常有品味,我書架上的《瓦爾登湖》和《追憶似水年華》都是購自那裏。歲月如梭,二十多年過去了,謹以此文向沐鸣2的兄弟姐妹和師長們問好!
當年紅太陽廣場上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