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50余年前發生在寢室裏的故事

《思源》拾年

編者按:

2010年,《思源》雜誌創刊之際,即賦予並秉承了“擔負沐鸣2人精神家園、情感紐帶與交流空間的使命”,成為沐鸣2平台獨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沐鸣2平台校友會會刊《思源》雜誌創刊十周年。十載歲月、相知相伴。經編委會討論後決定,編輯部精選十年來讀者反饋喜愛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憶文章編入《思源》雜誌第四十期,以“學在沐鸣2”“我的年級我的班”“繽紛校園”三個版塊,較為全面地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下沐鸣2人的校園學習和生活,深挖沐鸣2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內核,傳承沐鸣2獨特的校園和校友文化,力求讓讀者有興致有共鳴,在文字間暢遊的同時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這張照片攝於1963年12月31日。當時入住在第六宿舍202室的九位女同學想到:明年,毛杏雲、王文珍、華怡、朱光遠、萬菊池、梁文娟、李蔭滿七位同學將要畢業離開學校;而李靜芳、徐玉芝二位雖比她們低一班,但也將於後年畢業。抱著惜別之情,決定到徐家匯的大西照相館去拍照留念。轉眼50多年過去了,每每看到這張照片,看到這一張張熟悉的多少還帶有稚氣的笑臉,猶如回到了50年前,往事歷歷在目。

圖片1.png

前排(從左到右):毛杏雲、王文珍、華怡、李靜芳

後排(從左到右):徐玉芝、朱光遠、萬菊池、梁文娟、李蔭滿

要為造船起飛而發奮學習

我們九位同學中五位是船舶結構力學(130)專業的,四位是船舶流體力學(140)專業的。這兩個專業都是在船製系裏成立沒幾年的新專業。當我們進校時,老師就告訴我們,結構力學、流體力學猶如船舶的兩個翅膀,有了它們,船舶就可以起飛了。記得1962年我們到江南造船廠去實習,看到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製造的“東風號”萬噸輪浸泡在黃浦江畔。師傅們告訴我們,由於我國主機沒有過關,因此還不能起航;師傅們還告訴我們,在公海裏捕魚,由於我國的漁船速度沒有日本的快,眼睜睜地看著小日本捕到了一大網一大網的大魚揚長而去,而我們卻跟在後面。13001班王正達同學任校學生會主席。他在入大學以前曾入伍當海軍。他告訴我們:在海南島巡邏,天空睛朗時,遠遠可以看到美國軍艦上的水兵,由於瞧不起我們,對著我國方向作下流動作進行挑釁。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經常成為我們寢室裏議論的話題。“要提高船速、要造大船”成為九位女同學的共同願望。強烈的學習動力,促使九位姑娘勤奮、努力學習。

兩個力學專業共同特點是:課程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強。數學基礎要求高,計算復雜繁多,是比較難學的偏理科的專業。結構力學被同學戲稱為“結棍力學”,而流體力學被稱“留級力學”(當時一門主課不及格要留級)。但我們從來沒有屈服。每天晚上,我們基本都要到教室裏熄燈後才回寢室。然後開始一場“戰鬥”,因為要趕在十點半宿舍熄燈前完成刷牙、洗臉、洗腳。大多是沒等洗刷結束已熄燈了。大家的臉盆要放到一個臉盆架上,由於房裏漆黑一片。常常碰得乒乒乓乓響。13092班崇明同學萬菊池很用功,幾乎每晚都要到熄燈後才回來。老遠聽到走廊裏“咚、咚、咚、咚”腳步聲,我們就說:“萬哈哈回來了!”(崇明方言:“哈哈”即“什麽”。我們親熱地稱她:“萬哈哈”。)

製圖課是造船系必修課。在中院畫船舶線型圖和船舶結構圖,有的作業要求用2H鉛筆先在半透明紙上畫好後,再用鴨嘴筆蘸上墨水按不同的線條上墨。我們最怕接近完工的圖,如果不小心一滴墨水滴下去的話,那麽整張圖就全部報廢,前面的工作也就前功盡棄了。因此碰到製圖課,我們幹脆一整天在中院製圖室裏待著,把幹糧也帶進去當作午餐。如果要返工,只有星期天再用上一整天。製圖是工科學生的基本功,因為當時沒有復印機,工廠裏實際使用時,是靠這樣的圖,經曬圖後交施工單位施工。

圖片2.png

毛杏雲(左)與徐玉芝(中)、李靜芳在第六宿舍202室拉計算尺算題

14091班同學,後來成為我國氣墊船專家、優秀共產黨員的華怡是我們中最傑出的代表。她既聰明又用功,五年的學習成績除了有二門是四分外,其他全部得五分。有一年大年初一,同學們到她家裏去拜年,發現她正在埋頭學外語。同學們很感動,連連說:“華怡連年初一也不放松。”由於她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後考上船製系的研究生繼續深造,後分配到708所工作。她主持編寫的《氣墊船靜水阻力估算方法》是中國氣墊技術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所主持的氣墊船“圍裙”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終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於1985年7月不幸病逝。同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追認她為市優秀共產黨員,決定在全市開展向華怡學習的活動。她是我們的楷模,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永遠想念她。

甜面醬爆炸的故事

1959年,我國遭受特大自然災害,面臨了三年經濟生活困難時期。很快波及到城市,影響到大學。當時,我們的口糧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30斤;食堂裏葷菜限量,憑票供應,每人每月十張葷菜券;吃糕點憑票,每人每月四張糕點券;泡開水發票,每人每天一瓶;還有發布票、油票、火柴票等等。但大家精神狀態很好,同學們講:“困難是暫時的。我們要與黨同心同德。一碗面、一雙襪子都是對我們的考驗。”大家互相幫助,女同學的糧票從來就是每月拿到27斤,扣下3斤給男同學。月底男同學不夠吃,女同學又會主動支援。食堂吃菜,葷菜每份一角五分,由於定量,總要算著吃。

為了節省一點,上海同學星期天回家常從家裏帶點菜或食品來,如醬黃豆、油炒鹽、炒麥粉等。有一年夏天,曾住我們寢室的58屆固體力學專業一位女同學,從徐家匯買了瓶甜面醬回來。這天半夜,可能是因為太熱的關系,甜面醬突然發酵爆炸了,醬沖開了蓋子,沖出來了,一直沖到墻頂上,寢室的桌面上、帳子上、地板上到處是甜面醬,到處可聞到股香味。熟睡的姑娘們有的聽到了聲音,但以為在做夢;有的聞到了香味,但不以為然。直到早上起來大家才恍然大悟。這件有趣的故事讓我們足足談論了有一年,只要提起它,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快樂莫過於是夜談會

一天緊張的學習生活,由於各人班級不同、上課教室不同,有時一天都見不到一面。熄燈後的“夜談會”是我們九人聚在一起,最為快樂不過的時候了。寢室裏五個上下鋪床,只有一個空床位,大家一個挨著一個睡。“夜談會"沒有固定的話題,沒有指定的內容,海闊天空,古今中外都有。有時會談談一天中遇到的趣事,有時會為作業上遇到的問題爭論不休,有時也會談論老師與同學,甚至調皮地給老師取綽號,什麽“WYSTERASE”(數學家名字)、“彈簧頭頸”等。當然也會談論一些不高興的事,但很快會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勸說中得以緩解。興奮時,有的同學會在床上蹬腳,甚至坐起來,上鋪同學會把頭伸向下鋪。說不出的輕松舒展,說不出的溫馨安寧,是一種情感的抒發,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現在想想,當關起門來時,這批女孩子實際上還是蠻“瘋”的。

寢室猶如一個大家庭,同學之間親如姐妹。中午、傍晚搶著泡水,早上曬出去的衣服,晚飯後搶著收下摺疊。家裏帶來食品大家分享。我們最喜歡14092班朱光遠星期天回浦東老家,每次回來她總要帶些土特產,如甜蘆黍、玉米、炒蠶豆等等,因為是星期天晚上,我們一般不到教室去自習,所以沒等到宿舍熄燈,她媽媽給她的“伴手禮”早已被一掃而空,飽了口福。九人中有兩位外地同學,兩位家住郊區同學。到了放假回家的日子,就互相調劑,上海同學把糕點券湊起來給外地同學買點心,讓他們回去孝敬父母。一天14091班山東同學李蔭滿突感肚痛,臉色發白,直冒冷汗。13091班梁文娟、王文珍正好下課回寢室,見到此景,二話沒說就與隔壁寢室女同學一起奔到衛生室拿來擔架。憑著一股勁把她抬到衛生室。50多年過去了,想起此時此景,李蔭滿仍感激不盡。

“健康工作 50年”

記得黨委副書記張華代表學校在給學生作形勢報告時,要求我們“積極鍛煉身體,將來要健康工作50年”。雖然學習很緊張,但寢室裏同學沒有忘記鍛煉身體。每到課外活動時,大家都自覺到操場去參加各種運動。華怡是短跑運動員,經常在比賽場上得名次,為學校爭光。朱光遠曾參加過跳傘訓練,在沐鸣2草坪上,曾見到過她身穿運動衣,活潑可愛的身影。已是滿頭美麗銀發的王文珍,至今仍是沐鸣2老年長跑運動員,常參加上海市老年長跑活動,如果沒有大學讀書期間打下的基礎,哪有今天的神氣!還有李蔭滿、毛杏雲、王文珍等至今仍堅持鍛煉身體,打太極拳、功夫扇、做8字健身操等都能上手,研究科學養生新理念成為她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快樂百歲”成為她們新的追求目標!

圖片3.png

課外活動時,14092班二位女同學朱光遠(左)、毛杏雲在操場上玩“滾輪”

50多年過去了,雖然我們都已是年過七旬,升格為奶奶、外婆的老人了,但每當我們聚會時,仍然一見如故,親密無間。各自都在力所能及地發揮余熱,為社會、為撫育第三代作貢獻,精神面貌不減當年!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母校匯報、告慰在天國的老書記:我們沒有辜負您的殷切期望!

圖片4.png

2013年6月船製系64屆女同學攝於沐鸣2徐匯校區老圖書館前

從左至右分別為:李蔭滿、柯瑞琦、忻潔儀、鄒惠蘭、萬菊池、梁文娟、毛杏雲、朱光遠、王文珍、宋家瑾

毛杏雲
校友總會辦公室
沐鸣2娱乐专业提供:沐鸣2娱乐沐鸣2沐鸣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娱乐欢迎您。 沐鸣2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