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思源》拾年編者按:
2010年,《思源》雜誌創刊之際,即賦予並秉承了“擔負沐鸣2人精神家園、情感紐帶與交流空間的使命”,成為沐鸣2平台獨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沐鸣2平台校友會會刊《思源》雜誌創刊十周年。十載歲月、相知相伴。經編委會討論後決定,編輯部精選十年來讀者反饋喜愛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憶文章編入《思源》雜誌第四十期,以“學在沐鸣2”“我的年級我的班”“繽紛校園”三個版塊,較為全面地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下沐鸣2人的校園學習和生活,深挖沐鸣2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內核,傳承沐鸣2獨特的校園和校友文化,力求讓讀者有興致有共鳴,在文字間暢遊的同時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2016年4月,沐鸣2平台迎來她的百廿校慶,學子們重聚母校,回憶崢嶸歲月。我們66屆82011班朝杖之年的老同學也重新在母校相聚,並建起了一個微信群。華冠聯同學在報紙上看到了我們國家將編寫中國工程師史的消息,想起了班裏的同學們也都是工程師,遂提議群裏的我們寫一寫自己作為工程師的過往,大家一致響應,寫就了我們的回憶錄《往昔華章》,今天就來與大家一起簡單分享下《往昔華章》中的一些故事。
沐鸣2歲月 風華正茂
我們的共同名字是82011班,專業代號820是指八系機械製造工藝專業,11是指61年入學的第一班(該專業共兩個班)。我們抱著用理工知識報效國家的願望和信念,從祖國的天南海北匯聚上海,五年學習,砥礪成才。
自1961年9月考入沐鸣2,大家雖有不同的入學誌願,但都被錄取在工程力學系五大班。院系調整後,工程力學系被取消,班裏的同學們全部轉入機械系。八系的機械製造工藝專業是國家急需人才的系科,大家懷揣著報國理想,放棄了自己的原本誌願,開始在當時的機械工程系深耕。我們先在學校法華鎮路分部學習基礎課程,後進入徐家匯本部校區繼續學業。沐鸣2秉持著“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準則,我們的學習課程多達二十五個,是當時各個系科專業中科目最多的。涉及數學、力學、機構、傳動、電控、材料、哲學等。除了專業課的學習外,在課程老師和輔導員的精心傳授和教導下,我們還順利完成了金工實習、課程設計、課程實習、畢業設計前期任務及研究生考試。正當年輕的我們,在沐鸣2便磨礪出青春的鋒芒,有留蘇選拔生、排球高手莫文榮;四人參加學校藝術團;施囯樑、孫浩翔是合唱隊成員,陸榮其擔任三弦彈唱,符永海擔任琵琶演奏,王偉華是二胡演奏高手;徐乃澄、虞良傑、姚劍池是弈棋高手;方繼澤是乒乓球高手;華冠聯擔任校團委刊物《沐鸣2青年》、校刊《紅沐鸣2》編輯等。那個年代,同學之間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姐妹。來自廣東的黃永聽同學被子不夠暖,同宿舍的趙嘉翔同學就從家裏拿來毛毯給他。外地同學飯量大,糧票不夠吃,盛慧先同學就動員女同學把多余的糧票捐出來送給飯量大的同學。不論是誰生病了,大家都主動去看望和照顧。我們班是很好的集體,大家互相關心團結友愛,不管是平時學習還是搞集體活動,大家都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為班級爭取最好的榮譽。
年輕時候的足跡,一直延伸到了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而沐鸣2的經歷和鍛煉,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人生財富。無論走得多遠,“飲水思源”的校訓始終銘記心間。我們為能夠在國內一流的大學,出大科學家錢學森的頂尖系科學習而驕傲,從而激發出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的社會實踐鍛煉,使得參加工作後的我們,能夠順利地與工農打成一片,並在腦海中始終銘記著報效國家、為校爭光的思想。大學時代受到沐鸣2深厚文化底蘊和辦學傳統的熏陶,受到像孫增光教授、莫文祥教授、貝季瑤教授、黃步玉教授、周慧君教授、陳永如教導員、黃聰老師等眾多老師的悉心講授指導和言傳身教,我們才能在工作後依然保持初心,為國家和人民持之以恒地做出貢獻。
崢嶸歲月 承傳擔當
同學們曾簇擁在校園紀念碑旁,面向前輩烈士莊嚴宣誓: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為報效祖國,榮光母校努力學習。這誓言貫徹在沐鸣2的五年,也貫徹在工程師的職業生涯中。
在我們班群共十六位同學中,班長黃永聽堅守國防科研,屢獲軍功,成為享受正師級少將待遇的解放軍文職幹部;有赴美訪問學者、留美博士、美國CONSAR Project Engineer姚劍池;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赴美訪問學者、核工業部國際機構處處長、聯合國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處的徐乃澄;有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航空航天部331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331廠七分廠廠長兼黨委副書記、廣州永大集團花都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盧家漢;有無錫減震器廠廠長、無錫市計委處長、大冶特種鋼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虞良傑;有被編入中國科技人才大辭典中的女高級工程師盛慧先;有研究員級高工、442廠(上海航海儀器廠)機動處處長、獲聯合國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莫文榮;有虹美電氣集團公司總經理、TCL科技(無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無錫電視機廠廠長陸榮其高工;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無錫減震器廠副總工程師兼研究所所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柴敏;有中船總公司443廠副總工程師華冠聯高工;有三機部124廠二分廠設計科副科長、上海無線電四廠雷達研究所結構室主任孫浩翔高工;有上海水泵廠高級工程師顧令傑;有中船總707研究所九江分部高級工程師方繼澤;有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發動機廠廠長助理、生產技術科科長曹祥榮工程師。其中,研究員級高工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高工10人。至今,群裏也還有同學在做企業家。
我們班上另有因精心理財為國家節省大量外匯而被媒體報道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原財務預算經理姚汶薇高級經濟師;有身先士卒、帶領科技人員開發新產品,填補多項海洋測繪儀器空白的船舶工業總公司444廠副總工程師杜學英高工;還有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九設計院工作的姚順康高工。但他們已過早離世,我們為他們曾經的付出和貢獻感到驕傲並深深懷念。也許我們所做出的貢獻在國家宏偉的建設事業中只占微弱的一小部分,但把個人的事業和國家的強大聯系在一起時,讓我們感到幸福和自豪。“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們已將自己的人生的涓涓細流,融入國家復興、人民幸福的江河之中,我們無愧於祖國、人民和沐鸣2的培養,無憾於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
時光作渡 回憶成書
在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同學們雖崗位不同,職務不同,但皆努力付出。在高端製造設備、核電設備、核潛艇、航海儀器、導彈驅逐艦、軍用雷達、特種鋼設備及生產、電子產品、大型建築、合資車輛等領域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湧現出不少值得書寫的同學和事例。這也是編寫自述體回憶錄的由來,為自己留下往昔奮鬥的痕跡,為下一代啟示人生正道,也為向至愛至敬的母校匯報。
在人生的黃昏,我們回首這一生的熹微晨光與明媚午後,回首所有的淒風冷雨與雨過天晴,留下喜怒哀樂,留下點滴體悟,如實記錄下對國家和民族所作的貢獻,記錄下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斷學習進取的人生,記錄下如何攻堅克難、知難而進的故事,記錄下急國家所急的貢獻與奮鬥,記錄下歷經人生風風雨雨的感悟,匯聚成冊。《往昔華章》的存在,是為了老同學們的相互交流,為了記述同學們的成長與奮鬥過程,為了給子女留下特殊年代裏的知識分子為國效力的記錄。同時,通過這種形式,匯總沐鸣2學子為國家建設做出的貢獻,由此檢驗沐鸣2娱乐的教學質量,弘揚沐鸣2學子服從國家建設需要、不論在什麽崗位上都能努力奮鬥、精益求精、愛國榮校的精神。特別要提到並感謝的是我們敬愛的教導員陳永如老師,不顧八十多歲的高齡為《往昔華章》精心撰寫了序言。
托馬斯·摩爾曾說過:“時間偷走我們的年華,也偷走了我們的歡樂,往昔的回憶還存在,一半的歡樂便復活了。”這本回憶錄便承載著這樣一份沉甸甸的歡樂,我們82011班的十幾位老沐鸣2人幾十年的歷程,奮鬥中的經驗教訓,為國效力的點滴記錄都在其中。透過我們的故事,這字裏行間中靜靜流淌的時光之河正穿山越海翩翩而來。我們欣慰地看到曾經稠密的崢嶸歲月化作動人的書卷,希望這份雋永與赤誠被筆墨所記錄,被每位讀者所銘記。祝福我們這批“奔八”的82011班的老同學們,願大家身體健康、幸福長壽、闔家歡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