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醫者
江帆:守護祖國未來,踐行醫學夢想,傳遞愛的力量
— 杏林醫者[編者按] 2000多年前,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說,一視同仁,為病家謀幸福;1400多年前,唐代名醫孫思邈說,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約100年前,美國醫生特魯多說,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群身體力行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醫者,時代在變,他們手中掌握的技術越來越先進,醫者的情懷卻始終如一,而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決心也愈發堅定。沐鸣2平台新聞網特推出“人物·醫者”欄目,讓我們更好地走近他們、了解他們。
五四青年節之際,從北京傳來佳訊,為樹立和宣傳當代青年的優秀典型,引導和激勵全國廣大青年樹立崇高理想追求,立足本職成長成才,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日前決定,授予30名(組)同誌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沐鸣2平台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發育行為兒科專家江帆同誌作為本屆唯一一名醫務工作者獲此殊榮。
江帆,新一屆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獎獲得者。現任沐鸣2平台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師從我國兒童保健領域著名專家沈曉明教授。作為兒科醫生,她長期工作在兒科臨床一線,始終心系兒童健康事業,在全國率先聯手教育界同道,攜同老師及家長為兒童的健康築起一道堅固的城墻;作為青年研究人員,她致力於兒童健康研究的政策轉化,多年潛心研究,將具有重要公共衛生意義的兒童睡眠研究成功向政策轉化,得到了國際同行高度認可並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作為醫院管理者,她始終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的理念,帶領員工在兒童先心病、白血病等疑難雜症診治技術上取得不斷突破,推出一系列“呵護患兒、關愛家庭”人文項目,獲得了社會和百姓的認可,近年來醫院獲得了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內數個國家級榮譽,她和1346名員工一起用心在傳遞愛的力量。
醫者:守護兒童生命的使者
作為一名普通的兒科醫生,每當拿起聽診器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告訴她,醫師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護苗計劃”的起因正是源自她工作的方寸診室。細心的她經常會碰到一些遭受意外傷害被送到急救室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因為現場第一時間的救助不及時而喪失了搶救的最佳時機,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轉瞬即逝,家長嘶心裂肺的哭聲讓她無比痛心。她深入研究了相關數據,在中國每年有20萬兒童因為意外傷害而死亡,而每6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曾經經歷過意外傷害,而這些意外傷害中絕大多數都是可以被預防的。正是急診室淒慘的故事和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觸動了她,她的團隊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兒童傷害急救技能”教師和保育員培訓項目——護苗計劃。經過連續2個月的日夜奮戰,她帶領團隊依據全球最新指南建議編寫了國內第一本專門針對教師和保育員的培訓教材和錄像,她通過四處奔走聯系組織4家兒童醫院的兒科精英,歷經幾百個日日夜夜,通過自己研究摸索的科學、有效培訓模式,最終在上海培訓了35500名幼教系統的老師和保育員。連續超負荷工作讓她出現了頻發的室早二聯律,夜間會因為心臟不適而被驚醒,但是當她聽到培訓過的老師在幼兒園用上這些技術時,當她了解到老師把這些實用急救技術再次培訓家長時,當她獲知外省市的同道在學習上海經驗推廣這一項目時,她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愛心在傳遞,兒科醫生、老師和家長共同在為兒童的健康築起一道堅固的城墻。
研究者:呵護兒童健康的追夢者
她既是一名臨床醫生,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1998年起,她就開始在導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兒童睡眠健康的科學研究。她和課題組先後在全國9省市開展了3萬余名各年齡段兒童睡眠健康多中心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了我國兒童睡眠不足與睡眠問題存在的普遍性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發育階段性和多維性特征,並發現“課業負擔過重”和“上學過早”是導致兒童睡眠不足的高危因素。為了深入研究提高兒童睡眠健康的有效舉措,她帶領團隊對上海地區10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了長達4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發現適當地推遲上學時間可以顯著提高兒童睡眠的質量,進而有利於兒童體格生長、促進兒童身心健康。這一研究結果引起了市教委高度關註,最終經多方論證後在上海地區率先推動了“中小學推遲上學時間”政策的出臺,而在政策實施後3年,通過第三方評估進一步證明了這一政策推行後兒童睡眠健康有了顯著改善。這一研究推動政策進而改善兒童睡眠健康的成果得到了教育部高度認可,並得到了教育部的建議推廣。健康研究推動政府循證決策的理念與經驗,也被國際醫學最高權威雜誌之一《柳葉刀》收錄並發表,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項目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一系列獎項。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她說,睡眠的研究只是在探索兒童健康道路上的起點,她將沿著自己最初的夢想繼續追逐。
管理者:關愛兒童成長的領路人
作為一名國內知名三級兒童專科醫院的掌舵人,她的肩膀還承載著更重要的任務。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先天性心臟病診療機構之一,全國乃至國際的復雜先心患兒都雲集於此,此外亞洲最大的兒童血液腫瘤診治中心也在這個百畝地的園區內。大量危重復雜患兒的診治任務給醫院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醫務人員也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她以身作則,以“奮鬥、創新、包容、感恩”引領醫院文化,與全院1346名員工一起踐行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理念。為了拯救每一個新的生命,醫療團隊不斷挑戰極限,至今仍然保持著先心手術成功最低體重800克的記錄;為了拯救每個被重病壓垮的家庭,醫療團隊不斷在提升療效、降低費用方面刻苦專研,在有限的醫療費用支持下把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近80%的國際水平。
作為母親的她太能體會這些危重患兒的家長,他們承受了太多的壓力,他們其實還需要更多的支持。為此,她在全院倡導了“危重患兒家庭關愛項目”,每一位員工都在行動。新生兒監護室裏,醫生每天都會給重症新生兒的母親發送一條問候的短信,並告知孩子今天體重長了多少,吃了多少奶,大便有幾次,樸素的話語卻成為產後在家休養、焦急萬分母親每天最大的期待;胸外科的重症監護室裏,開出了一條綠色通道,讓每天在監護室門口焦慮等待的父母可以在專業社工的陪護下進入冰冷的監護世界,但是當父母握住孩子的小手時,當醫護人員在床邊和父母仔細交代病情時,一切都變得那麽溫暖;在白血病的病房,一個患兒的心願再一次促動了她心底最敏感的神經,住在世博會場館對面的她每天只能在陽臺看到人來人往的遊客,但總是被告知不可以前往。為什麽不可以?江帆問自己。在她的帶領下,醫護人員反復檢查化驗,一次又一次測量體溫,做足了出行準備。在10余名醫護人員及誌願者的精心安排下,17位白血病患兒參觀了他們最喜愛的場館,並得到了世博會 “最高貴賓”的禮遇。行程結束前,有一個女孩告訴她:“阿姨,我太開心了,就是今天的白細胞掉下一點也值得。”孩子“專業”而真誠的語言讓她熱淚盈眶,一切都是值得的。
現在,她又在思考下一個項目了——“無哭聲計劃”。怎麽樣才能讓手術室、註射室,這些孩子最恐懼的地方沒有哭聲?溫馨環境的營造、服務流程的改進、專業技術的提升、融入家長的照顧計劃……這是一項需要多團隊、多部門參與的艱巨任務。但是她很有信心,因為這裏有一支專業的技術隊伍,這裏有一群用心在呵護兒童健康的白衣天使們。